发达古代农业-教学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发达古代农业-教学版.pptx

发达古代农业-教学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伏羲氏(即包牺氏)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根本原因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描绘的我国封建社会是什么样的经济类型?这种经济类型有何特点?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概念春秋战国时期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强调自给自足、产品不用于交换;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6、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小农经济的积极性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极性(1)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3)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③农民辛勤劳动,精耕细作④政府采取重农政策。9、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堂小结刀耕火种马桥文化石锄稷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西汉的耦犁耧车: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特点:可随意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耕耙耱技术耕作技术耱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水转翻车(曹魏)翻车的模型唐·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