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教学学信信息息11620071212007级"张之洞"班现场咨询会举行师生面对面探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张之洞是我校在新形势下一项带实验性的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那么请问学校对这个班的信心有多大""加强通识,淡化专业,请问培养上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通识教育是否导致学习泛而不深,后期专业教育时间只有两年,与专业学生相比是否有差距"在一个半小时的"张之洞"班现场咨询会上,同学们积极踊跃,一个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嘉宾根据同学们的提问详细作答,引经据典、博征旁引,或深刻、或幽默、或详细、或精练,是情况介绍,也是思想的碰撞。在这里张之洞班的创建背景、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遴选程序、学籍管理等在同学们心中越来越清晰。??是11月19日晚生科楼103教室"张之洞"班现场咨询会现场发生的一幕。在2007级"张之洞"班学生遴选工作开始之际,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对"张之洞"班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学校举行了此次咨询会。党委宣传部部长彭光芒、教务处处长徐跃进、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袁友亮、学工处副处长陈国顺、校团委副书记程为民与有意向到"张之洞"班学习的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咨询会由教务处副处长王平祥主持。咨询现场,嘉宾们指出,张之洞班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尝试,旨在充分利用我校整体优势和教育资源,采用新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为国家造就战略后备军。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强化通识,强化实践。通过通识教育避免学生在学习生涯中过早受到专业隔膜的限制。了解人类知识总体??态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修养,也能消除由专业单调所诱发的傲慢和偏执,养成对人类整体和其他文化、其它精神世界的宽容和理解,同时为高年级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提升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张之洞"班通过丰富的读书计划、学术沙龙、野外科考、领导人塑造计划等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管理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张之洞"班将实行自由选课学分制,学生可3-6年的时间里张娟鲍学群曾聪常翘楚刘薇唐铁军龙田泗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教学信息》编辑部(行政楼二楼231室)http://jxxx.hzau.edu.cnE-mail:jxxx@mail.hzau.edu.cnPostcode430070Tel:027-87280917●创新之路●第116期教学信息第2版在导师指导???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自主选课,自主安排教学进程。"张之洞"班的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资深教授、专家的悉心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独第116期教学信息第2版立钻研,全面发展,培养自我构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他们也强调"张之洞"班不是贵族班、尖子班、特长班也不是启蒙班,而是个实验班,在这个班里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强烈责任感,学校只是在资源、政策上为入选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进入"张之洞"班的同学不一定个个成才,没有进入"张之洞"班的同学也不一定不艹刹?成才与否取决于个人努力。学生记者:龙田泗关艳丽???????????????????????????青春因创造而精彩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启动11月11日晚,2007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启动会在求实楼B305召开。获准立项的40个项目组成员和有关指导老师参加了会议。会上,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王春潮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背景、程序及开展项目研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他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是探索并构建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研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我校从2000年开始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专项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2007年,学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资格,从而构建了国家、学校、院(系)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体系。为保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与学术指导委员会,院(系)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建立了项目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规范的项目运行程序。随后,王春潮老师指出了在项目研究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一是要充分准备,及时组织开题;二是要自主研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三是要大胆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科研素养;四是要规范实施,确保实验研究按期顺利进行。教务处副处长王平祥总结发言,他强调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作为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60所高校之一,肩负着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他提出四点希望:一要珍视机会,充分利用学校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