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春波****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精选.docx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推荐】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四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二、预习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三、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2、读后评议。3、默读第一段,思考:(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2、提出默读思考题。(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3、讨论思考题。4、指导朗读第二段。七、讲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第二课时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2、指导记忆字形。3、抄写词语。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6、将句子写下来。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柯里亚的木匣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五步四年后埋木匣挖十步五步?方法要变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四,科利亚的木匣,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2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二、学习本课生字词1、易错字:亚匣避挖2、组词:锯()避()倍()据()僻()陪()剧()辟()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总结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3、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4、学生质疑。5、学生动手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