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
上传人:一只****呀9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4—13段,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理解开始挖不出的原因,体会科利亚的聪明。(2)理解最后一段中科利亚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利亚一起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尤其是最后一段,读懂课文。教学过程: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答,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像这样的写作顺序叫做时间顺序或者称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二、读中求悟,学习4—12段。1、自由读文,小组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了四岁。B、我知道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C、我明白了科利亚开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D、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当出现类似答案C的回答时,可让他上台借助埋木匣的图,再画图,并做说明。)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已经找不到木匣了。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4、师质疑:为什么妈妈能按原来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5、大家来读一读4—12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评一评,提提意见。(2)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等一会儿起来评一评。6、引导读12段,/article/你觉得这段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和猜想的一样)可以换个词儿吗?(真的)换成“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有无变化。(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儿来表达,看来我们还得注意加强积累,让我们的写作能够信手拈来!)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12段。三、借助朗读,理解13段.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老师觉得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聪明的你们能读懂什么?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如果是小孩子,他会一天天长高,增重,步子变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2教学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目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教学构想通过自学挖木匣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学生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4、指导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后,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教师点拨:他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