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摘要: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和稳定大局,所以如何加强安全培训是煤矿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着重从煤矿安全培训创新教学方法的角度,提出了改善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具体思路。关键词:煤矿安全;教学方法;培训质量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大量事故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欠缺是引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扼制煤矿安全事故,必须要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近年来,大量煤矿企业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组织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安全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培训手段不够灵活,从而制约了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影响了学员创新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安全培训质量的提高。一、目前煤矿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员工对安全培训的认识普遍不够,把安全培训当成一项任务,不愿意主动参加安全培训,认为安全培训耽误生产时间,从内心比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基层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队管理人员对安全培训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普遍存在“生产第一”的观点,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为完成工作任务替员工请假不参加培训,没有认识到安全培训对生产的重要意义。(3)培训课程针对性差。目前,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内容普遍缺乏针对性,教师注重理论教学不注意联系各单位实际工作,导致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缺少可操作性,由于对参加培训的人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造成学无所用,不但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4)培训机构重培训任务不重培训结果。目前在大多煤矿企业内部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不注重日常的监督管理,缺乏培训转化氛围。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煤矿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安全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培训效率,给煤矿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一定隐患。所以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必须针对煤矿企业员工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和培训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为煤矿安全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转变观念,结合学员需求开展培训教学在传统安全培训教学中,多由教师根据各种安全培训教材内容安排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向员工传授新理念、新方法,并在宏观上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则,但是对工作细节的把握中缺乏针对性,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比较差。要想适应煤矿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培训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走出课堂,深入到广大员工中,了解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并结合矿井工作实际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培训更有计划性和针对性。以笔者所在地赵固二矿为例,在前期培训工作中,大量职工反映培训效果一般,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为彻底解决这种情况,赵固二矿培训机构专门组织各个区队的培训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向员工下发了培训内容征求意见表,倾听广大员工的意愿,将员工的要求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依据,确定培训的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地面单位为例,大部分员工普遍反映在工作中经常用到计算机,要求增加计算机培训的内容,为此,培训机构根据员工要求在培训内容中增加了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常识,并且专门组织了两期培训班,在全矿范围内广泛普及了计算机知识。(二)推广案例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针对所讲内容,找出与其内容相关的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生后如何处理以及如何防范等,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强的安全知识培训。使学员认识更深,理解更透。案例分析法既可以消除员工对学习安全知识理论的畏难情绪,又可以尽快使其从单纯工作角色进入学习型角色,把已有的对煤矿安全知识模糊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提高学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案例分析内容不单单是安全方面的,只要能够使人受到启发,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刻掌握所学的安全理论知识,使理论浅显易懂,能引用到实际安全管理和操作中的,在培训中都可以采用。此外,员工身边的典型案例由于针对性强,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紧密,更有助于增强员工记忆,能够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在赵固二矿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部分区队将发生在本单位的一些较为典型的违章行为收集整理,并以此为教学内容在培训课中向本单位员工进行讲授,并组织员工进行分析讨论,由于案例中的主体为自己熟悉和了解,所以给员工以深刻印象,显著减少了类似违章现象的发生,此教学方法被推广到全矿各区队。因此,培训机构和培训负责人员应广泛搜集行业内典型的案例,融合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