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一吃****仪凡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docx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虽有嘉肴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整册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课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初一新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特制订此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情感与态度目标: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一、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四、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虽有嘉肴教学设计篇2一、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与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三、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