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如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doc

对如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如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各级信访问题中占了较大比重,牵扯了各级各部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多数属于缠访闹访、越级访和非正常上访,抓实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意义重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不可低估的基础性工程作用。下面,结合信访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一、涉法涉诉信访的特点根据近年来的涉法涉诉信访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涉法涉诉信访在缠访闹访中占较大比例。在信访系统,提起缠访闹访,信访干部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些涉法涉诉类的缠访闹访行为,这些信访人因经历了司法程序的重重判决和裁定,到了行政机关却又因属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而无法进行干预,原先充满希望的诉求一次次变成了失望,心理长期处于无望和失落的灰暗之中,有的甚至产生了仇视心理,觉得受到了天大的不公和冤屈,便决定倾家荡产也要讨回公道;有的觉得讲理讲不通了,就采取蛮横不讲理的方式骗骗赖赖、装疯耍泼,企图引起领导和上级的重视和关注;有的觉得基层解决不了,就告到上级那里去,背着行囊到上级部门和机关住着不走。最为典型的是某县信访人段某某,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得不到自己“满意”的解决,遂背着行李、锅灶到县法院走廊上一住就是八年多,这些信访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行政、司法部门的正常工作,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二)涉法涉诉信访存在“明不管暗管”的现象。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但在实际工作中,信访部门因同时承担着党委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仍然协调处理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并且因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信访总量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处理难度较大,而成为各级信访部门的一块“心病”。(三)涉法涉诉信访多数属于重复访、越级访和个体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多数属于个案判决和裁定,上访者人数一般不会太多,但也有个别案例因当事人亲友为其鸣不平,集体陪同到各级上访。同时,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基层不作为、慢作为或乱作为,信访人在基层申诉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到上级机关和部门反映,从而造成越级访较为突出。此外,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政策和法律的区别,多数在司法部门宣判不满意的情况下,到行政机关反映又因已经司法途径判决而不再受理,信访人长期奔走于各级部门之间,重复访现象比较突出。(四)少数涉法涉诉信访存在既不合法、又不合理的情况。司法部门在判决、裁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时,多数都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般判处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多数当事人也能接受,但也有个别当事人固执己见,认为就是自己占理、别人都是无理,或存有过高无理要求,认为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罢休,法院判决不满意,就去找大领导反映。但不管是面对法律还是政策,都要立足事实、讲求证据,没有新的证据,就只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到哪里反映都只能是一个结论。(五)涉法涉诉信访牵扯了各级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据调查了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往往是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骨头案”、“钉子案”,有的甚至是“无头案”,各级信访部门有将近一半以上的精力都花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协调和处置上。以某县涉法涉诉信访人张某某为例,张某某曾因为违反法庭的审判秩序与法官发生争执,被法警强制带离法庭,感觉没有面子,便从此开始长达二十多年的上访,其中到京上访二十余次,基层为稳控和劝访花费近百万元、动用人力4000余人次,牵扯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又如某县杨某、张某某、段某等涉法涉诉信访人长期上访,并且多次赴省进京上访,县委、政府为此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劝访和稳控。三、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成因(一)基层司法部门办案存在不严谨不细致的情况。以某县涉法涉诉信访人杨某反映的情况看,杨某告赵某某强奸,但公安部门在调查取证时只提取了杨某的相关物证,在数天后才提出赵某某的证据,在程序上有一定的瑕疵。杨某以公安机关未履行法定办案程序、致使其诉求无法实现为由长期上访,并企图通过越级上访、缠访闹访实现其过高无理要求。这样的案例比较多,多数因为基层司法部门办案疏漏不严谨不细致导致信访人有可诉之由、可访之隙,从而为后期的办案埋下了病根,产生了无穷的后患。(二)个别涉法涉诉信访人为达到个人目的提出过高无理要求。以某县涉法涉诉信访人张某某为例,其因扰乱法庭秩序被法警强制带离时,因其态度恶劣被法警训诫,他认为伤害了尊严,从而放弃生意红火的餐馆长期到各级缠访闹访,并提出种种过高无理要求,以此要胁基层满足其诉求。在上访中得到一些甜头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继续上访,甚至教唆其他信访人缠访闹访、越级上访,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三)《信访条例》和信访工作机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对涉法涉诉及法院已判决的信访问题,《信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