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从《背影》中教学生用心感受父爱.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从《背影》中教学生用心感受父爱.doc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从《背影》中教学生用心感受父爱.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背影》中教学生用心感受父爱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深入理解文章内容;3、使学生深深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浓浓的父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内容,品味父爱;教学难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父爱。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文学常识导入;2、指名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文中几次出现背影;(4次)第一次(1)点题;第二次第三次(2—6)画背影,忘背影;第四次(7)忆背影;2、这是一片歌颂什么的文章?父爱(三)重点突破1、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浓浓的父爱之情?2、全班讨论;(1)重点段落,第6自然段,父亲的动作描写,买橘的艰难;(2)父亲的5次语言描写——含蓄;(3)家中现状:丧母之痛,差事交卸;父亲所受压力之大,所肩责任之大,但仍然安慰儿子,坚持送儿子上火车;对比。(4)父亲自己的衣着(布衣)与为儿子定制(紫毛大衣)的对比;3、师带领学生总结父亲形象:中国典型慈复形象。为儿子勉为其难,甘委孺子牛。不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会用行动去尽职尽责,含蓄深沉。(四)深入感受1、“我”对父亲的爱最初是不理解的,但最后又深受感动,泪水止不住的流,有一个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全班自由讨论发言(五)师小结,布置作业;教学生用心感受父爱自毕业至今,我已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八年了。给我感觉最深的是:现在的孩子多半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在心理上不接受父母辈爱的表达方式。认为父母对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由此推彼,无论别人对自己做什么也都不心存感激。这种现状,究其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开启学生心灵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况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成功率。只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学校各部门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效果才会明显。在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教育他们的机会。我所教的班级有许多住宿生,初步体验了在外读书的滋味,有了最起码的这类生活的体验。所以,在讲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着方面的教育。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很活跃,各抒己见,出现了争论的局面。最后经过共同讨论,总结为四点,它们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的句子;父亲的五次语言描写;父亲临行前决定是否亲自送“我”的心理斗争;父亲自己一身粗布衣服与儿子的紫毛大衣的对比。经过这个环节,学生较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在父亲心中,儿子永远是第一位,是任何事都替代不了的。我接着追问:儿子对于父亲为自己所作的这一切是否理解了呢?他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答道:开始不了解,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在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因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的背影而深受感动,感情不能控制,流下眼泪。我继续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体验?这可打开话匣子了。学生们争相说出自己的生活体验,不少学生说是因为学了《背影》这篇文章之后,才开始认识到那时爸爸对自己的爱,那是父母爱的表达方式,而平日里多半厌烦的认为是唠叨,反感之极,后悔不已,有的学生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课下,我布置了一篇以《心存感激》为题的作文,让孩子痛快地道出自己这堂课还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相对自己父母说的话,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通过这次成功的教育,我更加认识到:语文教师独特的魅力,教育机会随时有,需要自己处处去挖掘,用心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