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六听力·口语交际 doc--初中语文.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六听力·口语交际 doc--初中语文.doc

20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六听力·口语交际doc--初中语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2010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十六:听力·口语交际专家解读考点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力:“能留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留意根据需求,调整本人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言语生动。复述转述,完整精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预备的主题演讲。”“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交际表达,重在对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听”与“说”两项能力进行考查。交际,注重口语色彩,强调互动,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进行交流;表达,指组织言语来表述、传递你的思想或情感。交际表达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得体的言语表达。听力题要能听出听读材料的重点,听出问题的关键,并予以精确提取、概括。情境表达,要视不同对象和场合组织言语,要与情境相符,与角色相合。主题辩论与演讲,则要围绕一个中心,有鲜明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事例、名言等予以支持观点。题型分析:听力测试、口语交际、信息提取与情境表述。2009年这部分试题的出场方式多种多样:或单独命题,或融入综合性学习当中,或在浏览题中设置。在试题命制上,口语交际和情境表达的考查特别活跃:提问,提建议,采访名人,对某人说,参与辩论,等等,口语交际进行得有声有色;讲故事,作评价,拟标语,写开场白,发表演讲,等等,情境表达也是热火朝天,丰富多元,不一而足。解题思路点示: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应根据要求,进入情境中的相应角色,审慎而灵活地予以应对。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1)分析具体情境,弄明白要求,得体地进行交际表达;(2)读懂材料及要求,精确提取信息;(3)学会聆听,捉住重点,分析话里话外音;(4)区分不同对话主体,留意角色与身份;(5)表述精确得体,字数符合要求。典型例题透视例口语交际(听说)(10分)1.听写。(请留意听录音,用楷体字或行楷字在田字格里规范、工整地书写。)(2分)HYPERLINK"http://zhongkao.zhyww.cn/UploadFiles_8838/201003/2010032412113424.jpg"\t"_blank"2.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1)莆田市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文化的中心。(1分)(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获得哪些荣誉称号?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3.听一场对话,回答问题。(5分)(1)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2)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2009年福建莆田市中考试题)答案:1.(2分)微笑面对生活(书写正确1分,规范、工整1分)2.(3分)(1)经济(1分)(2)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2分,写对一个得1分)3.(5分)(1)先生(孩子)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或:学校该不该禁止先生带手机进校园。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我觉得作为先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手机功能多,会分散留意力的,况且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需求天天和家里联系。所以,我同意学校的做法,先生最好不要带手机进校园。(3分,言之有理即可。持反对意见,只需理由充分,表达通顺亦可)附:听说材料(录音稿)同学们,语文考试现在开始了。请同学们放松本人,相信本人,沉着、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大题——“听说”题。留意:第1题、第2题读两遍,第3题只读一遍。第1题是“听写”题。请大家留意听,然后按要求把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稍停,慢速读)微笑面对生活(稍停,慢速读第二遍)第2题,请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莆田市历史上叫做“兴化”,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莆田市历来注重教育,历史上人才辈出,向来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多次获得“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荣誉称号。(稍停)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第3题,请听一场对话,然后按要求答题。(留意:本题只读一遍)家长一:听说学校禁止先生带手机进校园,真是太好了。当初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让孩子和家人联系方便,可是孩子大都是用来跟同学打电话聊天、发短信,还没完没了地玩游戏,甚至在课堂上也这样,让我头疼极了。家长二:我的孩子整天缠着我换手机,说是他们班的同学手机都比他高档,他在班上很没面子。这还不算,每个月话费都要上百元,我都快吃不消了。家长三:可是我认为孩子有手机有很多好处啊。我们随时能找到孩子,免得由于联系不上而担心。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用手机求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