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20、三顾茅庐诸暨市实验小学陈建军教学目标:1、通过根据课题提问,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体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人物之间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体会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体会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三顾茅庐》。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三顾茅庐)2、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①题目是什么意思?②谁“三顾茅庐”?干什么?为了什么?③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是什么样的人?④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时代背景)]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导入:刚才同学们提了不少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吗?2、自由读课文。请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如果你喜欢朗读就朗读,喜欢默读就默读,如果你喜欢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读也可以,想想、划划、查查,刚才那些问题你能解决吗?有什么问题你不能解决的,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还是解决不了的,请记录下来。3、交流: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板书:刘备、张飞、关羽)你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记录下来并在投影仪上出示)4、随机点拨学习。(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来概括?(2)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呢?(刘备“三顾茅庐”为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1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句2孔明是当今大贤。①词语训练:a、“大业”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穿插时代背景)刚才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b、“仰慕”中:“仰”(A、脸朝上B、敬慕C、依赖),应选哪一种?“慕”(A、羡慕B、思念),应选哪一种?“仰慕”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c、“大贤”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②句子训练:a、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用上“因为……所以……”合起来怎么说?b、用下列句式说:刘备非常仰慕(),认为(),想请他(),于是()。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导入:刘备“三顾茅庐”,三次拜访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课文哪几节写这一内容?2、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想想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找出有关的词句。3、交流:哪些地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留下深刻的印象?(随机引导学生学习)※刘备找出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并分析。Δ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A、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B、想象君主驾到时是怎么样?C、从“下马步行”这个动词中,你发现刘备是怎样一个人?Δ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A、刘备可以怎么做?B、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做?Δ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A、“谒见”换个词语可以怎么说?刘备为什么称拜访诸葛亮是“谒见”呢?B、刘备的话可以怎么读?C、“才”什么意思?“又过了……”这句话跟写刘备有什么关系?(板书:描写刘备语言、动作、神态的有关词语)②从对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③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板书:礼贤下士)(指封建帝王或大臣降底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一般有才德的人。)④师小结:正是刘备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感动了诸葛亮,才使退隐山林的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并且日后为统一国家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飞找到描写张飞的语言。②“傲慢”是什么意思?你说诸葛亮傲慢吗?可以看出张飞是怎样一个人?③张飞的话应该怎么读?请你试一试。※关羽师:文中描写关羽的语句不多,但我们发现他随同刘备三顾茅庐毫无怨言,可见他是一位顾全大局的人。※课文主要是写刘备,为什么还要写张飞和关羽呢?(反衬和正衬来表现人物的品质)4、学习第一、二次拜访。①导入:刘备第三次拜访请到了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第二次拜访呢?②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其中一次拜访,自学课文,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学习,读读、划划,你读懂了什么?③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写前两次拜访呢?(板书:求贤若渴)④师小结、延伸:刘备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恭敬的态度始终如一,而有了前二次拜访,第三次拜访中的细节描写更能反映出刘备请诸葛亮的决心大、心意诚,他确实是一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好君主。而张飞十分粗鲁莽撞,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四、回顾学生的提问:你提出的问题已经懂了吗?还有其它问题吗?过渡:那么作者在三次拜访、三个人物的描写中是怎样来安排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五、课堂小结:“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