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股权回购”存在法律风险私募股权退路何在法治周末2011-12-2809:57:31【基金】PE的"股权回购"操作,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除了企业IPO后功成身退,IPO失败后,多数PE的退路似乎只有"股权回购"。并不受法律保护的退出方式,让PE的资本并不安全法治周末记者李飞对于私募股权基金(PE)来说,投资企业能成功上市,是其能功成身退的主要条件之一。只要能坚持到所持股权锁定期解除,PE就能将手里的股权套现,赚个盆满钵满。但现在似乎没那么简单。据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共有204只私募股权基金完成募集。在PE募资和投资活动均呈激增的同时,PE退出的表现却不容乐观。前11个月,仅有123只私募股权基金从被投企业中退出,较上年同期下滑10.9%。同时,四季度虽尚未完结,但PE退出的平均回报倍数仅为2.78倍,比前三季度平均下降近五成。PE退出的难度可见一般。在这些不容乐观的数据背后,更有相当一部分的PE,其所投企业首次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就遭遇滑铁卢。PE股权投资之路越来越难走。PE青睐"二进宫"企业"等",这是PE面对企业首次IPO被否后最常见的回答。据统计,今年以来,公司二次冲击IPO的过会率曾一度高达89.28%,甚至超过了首次申请的过会率。因此许多PE并不会急于退出,而是等待二次上会的机会。"某些申请二次过会的企业,其吸引力甚至已经超过了首次申请IPO的公司。"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晓武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创业板公司海联讯就是这样的案例。在2009年首次申请上市被否后,PE就瞄准了海联讯。2010年11月,深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将所持的海联讯3.17%股权,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拍卖,最终由2010年10月才成立的PE中科汇通以1400万元收入囊中。随后,2011年7月海联讯首发申请获批。中科汇通只需静待3年锁定期即可全身而退。而二进宫过程最为"紧凑"的无疑当属和佳医疗。在2011年7月14日IPO申请被取消审核仅12天之后,7月26日IPO再次上会便告通过。"PE甚至还来不及考虑是否退出,获批的消息就已经传过来了。情节跌宕像电影一般。"和佳医疗的工作人员如此回忆当时PE的反应。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过会的二次上会公司中,超过30%存在PE或VC突击入股行为。二次上会的高通过率让首次上会遭否项目成为了PE的新宠。回购协议成后备保险如果PE投资了某家前途不明的企业怎么办?彭晓武透露,通常PE在投资入股时,都会先与企业签订回购协议,即规定企业经营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企业完成上市等硬性条件,如果企业IPO被否,PE则可以履行回购协议,按照约定价格出售手中股权,以保证收回成本。也就是通过契约式转让退出。而决定PE是否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其实是PE注资企业时的价格。"如果注资时价格很低,经过企业持续发展,即使最终没有上市,PE也有机会实现套现盈利。反而是注资时价格过高的PE,很可能因为对企业预期过高而过分自信。即使企业成功上市,仍有可能在破发后导致PE亏损。而此时,即使是回购协议也无法生效。"证券律师郭卫峰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通常,PE要求的年复合增长率都设置在10%至20%之间。如果企业达到这一标准,而且具备相应的支付能力,那么PE在3年后退出时,即使所投企业并未上市,也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收益。"事实上,如果企业运营健康,并能持续盈利,那么PE投资的风险并不高。"好投网总裁户才和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只要能够投资有成长性的企业,无论企业能否上市,都不愁退出时没有接手的下家,这才是对于PE来说最保险的条款。PE退出最怕"拖"那么,PE注资企业是否一本万利,保赚不赔呢?事实上并非如此。也有某些特殊情况会成为PE的心病,那就是"拖"。IPO被否PE可以期待二次上会,即使再次失败也能要求履行回购协议,执行退出。但如果注资企业提出的上会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PE就真的要开始着急了。"我们就遇到过不少因为所投企业迟迟无法上会,PE要求退出企业又不同意的案例,最后只能诉诸法律。"郭卫峰告诉记者。一方面,企业正处于冲刺上市的重要过程中,如果PE撤资退出,无疑像被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对PE来说,企业迟迟无法上会,让PE既不能套现保值,也看不到企业前景,完全是进退两难。因此,双方很容易出现分歧,造成法律纠纷。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回购要求十分严格,即除非发生特定情况,且该回购基本是通过司法裁决的方式实现,才能进行有限公司股权回购。除此之外,股东及被投资公司之间不能通过协议约定"股权回购",即使作出类似约定,也难以得到司法认可与执行。在法律纠纷中,回购协议的法律效力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