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明_.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案例说明_.doc

案例说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案例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6课《吹糖人》说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老师的困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练习写作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有的还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写作就发愁了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我们落实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如何以教材为依托,发挥阅读与写作相互作用,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围绕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大主题“以教材为载体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优化教学策略”,确定了我们团队研究的主题“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研究主题确立后,我们学习了《丁有宽教材教法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吴立刚小学作文素描训练》等理论。并结合年段特点和年段教学重点,在主题下又分设了三个小课题,分别是低年级段的“找准词句训练点,加强读写结合的实践研究”、中年级段的“抓住段落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高年级段“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实践研究”。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如新入职教师任海珍执教《白杨》一课时,充分研读教材,把握本文的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语句,学习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受到市教科所毛亚英主任的好评。再如:四年级语文崔素霞老师执教《桂林山水》一课,经过年级组深入钻研文本,抓住课文中描写桂林山和水的段落结构特点——“总分总构段方式”,并联系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有序仿写。本学期,区教研室下发了《邯山区“一课一研”工作实施方案》,我校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校的一课一研工作安排部署,新入职教师任晶晶按照学校“一课一研”的工作要求执教了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6课《吹糖人》,这节课例围绕中年级段小课题《抓住段落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初备时,读写结合训练目标定为“学习抓住人物神态、连续动作进行描写”,但是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这个仿写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经过教研组的研讨,将读写结合训练目标进行了修改,确定为“学习从概括到具体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多次的课后研讨,我们对“阅读教学中抓住段落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个主题,初步形成了三点策略:1、以教材为载体,落实课标学段目标,合理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2、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抓住有利时机有效指导学生读写训练;3、基于学情,注重有效的课外阅读。当然,这节课例是叙事性的文章,那么研究得出的策略是否适用于其他体裁的文章呢?我们将以这次研究的经验和方法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