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静女》教案.pdf

《静女》教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静女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1/11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二、知——了解《诗经》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的相关知识。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3.《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4.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原本只称《诗》,是儒家“五经”之首,因此又称《诗经》。5.《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为民歌,共160篇,“风”绝大多数是十五国民间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6.《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即平铺直叙(直接铺叙陈述);比,即比喻,“以彼物喻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7.《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四言诗节奏为每句二拍。8.《诗经》大多数是抒情诗,运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2/11色。9.《诗经》就本质上,是乐曲的歌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教师小结:《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及其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学习我们《诗经》中爱情诗的名篇《静女》,是邶国的民歌,邶国是现在河南境内。这首诗距今已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但是我们读《诗经》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汉语方面的技巧已经非常高超了。两千年后,我们现在看《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每一首都是非常优美的。几千年前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我们现在的喜怒哀乐大体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读《诗经》,能够被他们感动,就是这个原因。今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我们探讨一下,共同走进《诗经》这个迷宫。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灵活处理。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3.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4.检查诵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通假字爱:通“薆(aì)”,隐藏,遮掩。见:通“现(xiàn)”,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