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畏”才能“有位”.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畏”才能“有位”.doc

“有畏”才能“有位”.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畏”才能“有位”古语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廉洁无私是其最基本的政治品质,为人民服务是其根本宗旨,但如何当好一名公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呢?笔者认为只有“有畏”,才能做到“有位”。“畏”在辞典中释义有二:一是“惧怕”;二是“敬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坚守理想信念,自觉做到“三畏”:一是畏法。法律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整体意志。坚持法律至上,使权力服从于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人民意志至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作中应“惧法之严峻”,更应该“敬法之公正有力”。如果“畏法”意识淡薄,采取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乱作为”,用违法的手段去实现良好的动机,必然背离好心,办坏好事,最终给人民、给事业、给自己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在震惊全国的“嘉禾事件”中,负有主要责任的原县委书记周余武,在检讨中说:“反思‘嘉禾事件’,我的一个教训是无私要有‘畏’,对党纪国法要有‘畏’,对待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要有‘畏’,对待人民群众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要有‘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他对自己的“无私”是肯定的,否定的是“无畏”。毋庸置疑,党纪国法和各方监督都是为保护群众利益服务的。只有心中真正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才会自觉地执行党纪国法和热忱地欢迎各方监督。二是畏欲。欲本是中性词,“要畏不当之欲,发扬正当之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想通过歪门邪道当将军的,不但不是好士兵,反而是坏士兵了。一个无法抑制自己私欲或贪欲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律而使自己膨胀,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甚至于身败名裂。江西上饶特大受贿窝案涉及的21名党政领导干部受到法律制裁和纪律处理后,不少人对前“腐”后继的两任铅山县委原书记涂福生和李再春大搞权钱交易的行为发出“这两人胆子太大”的惊叹!起初,涂福生在看到别人送来“略表心意”的万元钱时,尚能觉得这“钱”是“烫手的山芋”,还能“想起党的培养和母亲的教导”,结果是“一夜没睡好”,感到这钱不能拿也没有拿。后来,由于他思想错位,私心膨胀,大搞权钱交易,最终一头栽进监狱。李再春则是一个滥用权力“无所畏惧”的人,他“什么礼都敢收,什么钱都敢要”,其结果当然也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涂、李之流蜕变的轨迹给人留下沉重的启示: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放纵私欲,胆大妄为,视党纪政纪如“稻草人”,到头来定会被金钱所俘,让富贵所淫,为美色所迷,跌进犯罪泥潭,既损害事业,又坑害别人,更毁了自己的“前程”。三是畏自。畏自己的“成功”,畏自己的“经验”;畏自己的“权力”,畏自己的“顺利”。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走上领导岗位,肯定有很多的“得意之笔”。但这些恰恰可能变为自己非常可怕的东西,使人忘乎所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成功与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遥。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名将,可是,这些名将,善始者多,善终者寥寥。这其中虽说有封建君主唯我独尊,卧塌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原因,可是,这些名将成功之后不能正确认识,倨功自傲不能说不是造成自己悲剧命运的重要的因素。汉朝名将韩信,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为汉朝的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一次次胜利之后,韩信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倨功自傲。特别是在攻取齐国后,韩信竟以战功相要挟,让刘邦封他为齐王。韩信虽说得以如愿,可是,这也为他日后身首异处埋下了伏笔,以悲剧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面对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局。智者冷静面对成功,不骄不躁,倍加努力,他们会积小成为大成,最终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愚者会沉醉于一时一事的成功之中,从而迷失自我,最终走向平庸。所以,面对成功,领导干部应当保持一颗平淡的心,以迎接我们的事业中更大的挑战。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心中有“畏”:畏法、畏欲、畏自,那么做事就会“三思而后行”,在工作中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从而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地位。如此,和谐社会则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