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刚经的受持效益金刚经的受持效益2022-01-0221:00:02小编:admin须菩提问:前面所说的道理,实为甚深义理,后世众生,根智有限,闻听之余,能不能生起真实的信念?尤其是受持功德与布施功德,二者相比较,其差距如此之大,究竟如何分辨,如何能使末世众生实信不疑?佛陀为此,作了肯定的答复:「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众所周知,戒为解脱的先决条件;一个修学行者,倘能受持戒法,而又能广修福德,应该是早具善根,坚定信心,当然也就解得如此真实的法义。亦如经中所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由于善根深厚,「闻是章句」即能一念生起,所具内涵,是「生净信者」;基于大乘教下,以福德而为因缘,以戒法而为修养;如是因缘,如是修养,即可成就无量福慧。布施与受持,在经义中是「福德」和「慧德」的功能区分;基于布施,难免于心取相,即使进展中如法行施,仍难免取着法相;因此,于心取相,于法着相,很容易构成非法住相之嫌,并没有舍离诸相的染着。所以说,无相而行布施,于心着法而入,于心非法而行布施,染着之心仍住于相,并未达到清净的地步。基于这种道理,布施与受持的行为,于学佛行者而言,乃是﹁福慧」双修的完善之作;因为,无量福德的成果,原本来自福慧双修的耕耘,而耕耘的过程中,经中法义,提示了「无住生心」的第一义论;以无「我、人、众生、寿者」诸相,平等布施,实信受持,终究收获无量福德的丰硕成果。然而,受持的效益,远胜于布施的功德,究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经中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又说:「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布施与受持,二者相较,如此差别,究竟什么原因?经中有肯定的说明:「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成佛之道,依于无上正等觉之法,谓是法皆从此经出;其主要原因,不外是「般若」二字。般若的意义是智慧,正等觉的成就在于智慧;受持此经,无异于修学智慧。布施只限于福德的果报,慧德则是成就无上的正等觉;也就是说,福德完成于布施,但能获得福报的享有;而慧德来自般若的修养,可以度脱一切烦恼与所知的障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果。相较之下,当然差异很大;不过,福慧修养,虽然具足功德,却只能归功于「法」的一途;如果究竟功德的效益,则得以「无所住心而行布施」,纔是智慧之作;亦即是行于功德不做功德想,其功德最大!亦如佛陀所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由此可见,法是成道的工具,犹如度水,藉筏度之;筏,是度水的方法之一,不能因筏能度水,便摒弃了其他的方法,更不因而负之不舍,反成累赘。同时,这也说明了:「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此中道理,更可以发现布施也好,受持也好,不可分别高下,但得般若修养而行为;以圆满佛法的功能和德益,自必须的有为,觉悟不可取,不可说,不可执着,入达无为胜境,完成究竟清净;如是纔能确领功德效益,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拓展阅读:金刚经的作用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