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4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ppt

高二语文季氏将伐颛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季氏将伐颛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历史散文孔子: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他提倡仁政,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72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门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共20篇,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合称为“四书”。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孔子格言欲速则不达。背景简介①论语(lún)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⑧冉有(rǎn)⑨椟(dú)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第一段语言知识点固定句式宾语前置小结季氏将伐颛臾(语录体散文)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阅读第3段,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如何辩解?阅读第3段,对此,孔子有何反应?接着,孔子用盲人一例设喻。季氏将伐颛臾(语录体散文)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家有国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之)”2.“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说明冉有口是心非。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怎么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孔子说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既来之,则安之:①本指招抚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定居。②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分崩离析:分:分开;崩:崩溃;离析: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离散,不能保持团结统一。大动干戈: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祸起萧墙:指祸害起于内部。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远人不服于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相①则将焉用彼相矣②相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