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召回控制程序1目的当交付后的产品可能有不安全品时,能及时将有关信息通知相关方,并或实施产品召回,并迅速完全地使有关产品得到控制,避免或降低影响。2范围适用于公司任何已发出的不安全品产品的信息传递和回收过程。3职责3.1营销部负责监视实施召回。3.2总经理负责召回计划的批准。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本程序的要求。4程序要求4.1召回的时机当公司存在受不安全品产品影响的批次产品已经不在公司控制下时(如已经交付),应启动召回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情形都可能涉及待召回产品,触发召回程序:顾客的投诉;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不安全的产品;媒体报告的不安全的产品或事件;公司内部检查发现受不安全品产品影响的批次产品已经交付;其他的改变(包括技术、法律行规和突发事件)影响到已交付的产品质量或安全。4.2待召回产品的识别和评价4.2.1营销部应监视与产品召回有关的信息。4.2.2出现4.1中情形时,质检部应立即召开会议进行召回评审。必要时,应要求总经理和法律顾问、各部门的其他主管参加。4.2.3召回评审的内容包括:召回原因;信息的来源,可信度;以往的产品安全记录,危害程度;待召回产品的范围(包括产品线和地理区域);是否启动紧急召回;一旦启动召回,还应制定召回计划明确召回方法、途径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4.2.4只要可能,应对待召回产品对应的批次产品,甚至相邻批次的产品留样进行复查,以证实是否不安全及其不安全的原因。其结果应作为召回评审的输入。留样应保持到召回活动结束。4.2.5在有确切的信息支持时,召回的评审不应超过半个工作日。4.3召回的程序4.3.1召回产品溯源到召回活动的相关方。必须考虑客户(包括分销商及其顾客)、公司内部单位(包括各部门、所有员工)、供应商、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包括媒体和消费者组织)。4.3.2根据相关方,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布召回信息,召回信息应在作出决策后半个工作日内发布。合适方式可以是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媒体公告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编制《召回信息发布记录》。召回信息应编制成文件,如《产品召回公告》,内容包括:召回小组成员的信息,包括成员名单,24小时联系方式,代表的部门和所承担的职责;召回产品的信息:召回产品名称,代号或批号,公司名称,生产日期等;召回的原因,召回产品分销的区域(包括地区、分销商名称和地址);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受召回产品的不安全品影响的其他信息,如已使用待召回产品的后果和对策,与召回有关的费用和赔偿;给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召回计划范本,或作为召回信息的附件,以便他们通知和协助召回;4.3.3产品召回的方法、途径和时间应尽可能利用销售网络作为召回网络,由消费者将召回产品交回零售商,再由零售商交回批发商。应明确向公司或批发商报告的方式如电话或传真等;应保持从公司到批发商的接受召回产品的通道,并在召回信息予以明确;每一批(或件)召回产品均应编制《产品召回登记表》予以记录;4.3.4召回产品的处理召回产品在处理前应进行标识和隔离;召回产品应作为不安全品品,按《潜在不安全和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理,并注明为召回产品处理;当召回产品的处置方法为报废时,可由批发商在公司的监督下进行。4.3.5产品召回的结束和报告召回计划要求的产品全部回收并妥善处理完毕,表示该次召回活动结束;召回活动结束后,召回小组应编制召回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召回报告应包括召回的原因、范围和结果。4.5召回的公关为了避免损害公信,公司应对公众的报道作好准备,并指定专人负责,以便恰当地向公众传达召回相关信息。4.6纠正和纠正措施4.6.1公司应通过使用验证试验、模拟召回或实际召回来验证召回程序的有效性,并记录结果,利用结果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4.6.2发生召回时,营销部应根据召回报告,对召回程序和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