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3 考点突破 第2讲 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观点正误推断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慧娇****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3 考点突破 第2讲 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观点正误推断教师用书.doc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信息性文本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2讲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观点正误推断教师用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讲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观点正误推断观点评价与推断题是信息性阅读的必考题,此类题目的选项往往是对文本观点的分析、评价和推断。命题人常在观点与结论的一致性、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方面设置错误点,主要包括无中生有、推断过度、强加关系等。侧重考查对相关材料信息的分析、评价、逻辑推断能力。一、掌握常考的推理逻辑关系和推理关注点逻辑关系推理特征关注点假设关系根据非现实情境,抽象出其实质成分并得出逻辑结论的思维过程。常用“如果……就……”“即使……也……”假设的前提是否正确,假设的结果是否必然因果关系因果推论要求原因先于结果,原因与结果同时变化或者相关,对于结果不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强调原因的唯一性。常用“由于”“因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看有无因果颠倒、一果多因的问题,是否强加因果目的关系前者和后者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常用“为此”“为了”“以”“以致”是否无中生有条件关系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常用“如果……那么……”“若……则……”“只要……就……”来表示充分条件是否错置条件,把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必要条件说成充分条件;条件和结果是不是一对一关系:有无以偏概全或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有A而未必有B;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则A就是B的必要条件。常用“只有……才……”“不……不……”来表示必要条件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B。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二、明确选项命制的三大设误方式设误方式1于文无据命题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设置迷惑项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而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判定技巧]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边练边悟】1.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第2题C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原文]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分析]选项无中生有。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发表的看法,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寄宿着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原文唯一与“疾病”有关的信息是“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但此句及前后文均无“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相关论述。设误方式2推断过度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判定技巧](1)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2)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找出两者之间在逻辑表述上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锁定答案。【边练边悟】2.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选项](2020·全国Ⅲ卷,第3题D项)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大致了解我国散文从先秦开始的历史轨迹,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原文](材料一第四段)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材料一第五段)《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分析]“也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错误,推断过度。材料一第四段只是说《古文观止》的选文体例能看出“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的变化,第五段也只是提到了“《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无法得出“可以了解古人选文体例、标准的变迁史”的结论。设误方式3关系错置相关阐释见第1讲“命题陷阱6”。[判定技巧](1)从分句间是否存在因果、条件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是否强加某种关系,生硬推
立即下载
相关文档
(通用版)2017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卷2高考第1大题-现代文阅读
星级:
5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现代文阅读Ⅰ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4讲 内容要点概括、比较异同题课时演练
星级:
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3 考点突破 第2讲 观点与态度论述最重要——观点正误推断教师用书
星级:
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小说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6讲 小说阅读之标题、意蕴探究课时演练
星级:
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Ⅰ 信息性文本阅读 任务4 文体知识与特色考点 第2讲 问里有目的答中提观点——访谈教师用书
星级:
5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3 文言文阅读 学案2 考点突破精准答题 第2讲 文言文断句课时演练
星级:
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2 散文阅读 任务1 真题感知教师用书
星级:
6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特色专题 文学类文本+短评”阅读 短评有真章原文见印证——“文学类文本+短评”阅读教师用书
星级:
7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任务4 考点突破 第1讲 句读从未老解之有技巧——断句教师用书
星级:
9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现代文阅读Ⅱ 专题1 小说阅读 任务2 整体读文教师用书
星级: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