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借用舞蹈命名的、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的器乐作品。2、通过欣赏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感受乐曲的欢乐情绪和丰富情感。教学内容:《瑶族舞曲》(管弦乐曲)教材分析一、体裁知识:舞曲:是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一般的说,它可以分为伴舞的实用型社交舞曲和专供音乐会演奏、演唱的舞曲等两种形式。本课所选用的这首舞曲属于音乐会舞曲。本课所听赏的这首以舞曲命名的器乐曲,并不是直接作舞曲或舞剧伴舞的,而是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之所以被成为“舞曲”,是由于这类体裁的音乐作品,一般都与舞蹈艺术有关联之处,通常是在音乐会中采用某种舞蹈特有的节奏、节拍(如三拍子的圆舞曲、小步舞曲、玛祖卡舞曲,二拍子或四拍子的波尔卡舞曲、加汱特舞曲、探戈舞曲等)。某些音乐作品由于主要表现了歌舞场景(如《瑶族舞曲》、《彝族舞曲》等),也称为舞曲。这表明: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的相互影响与结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二、曲式:复三部曲式: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三、作品赏析:《瑶族舞曲》是刘铁山、茅元以我国南方瑶族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品通过对瑶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歌曲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夜幕降临了,人们穿着盛装,打着长鼓,聚集在月光下由弦乐奏出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情绪逐渐高涨。接着出现粗壮热烈的旋律,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跳起来;第二段由羽调转为宫调,改用3/4拍子,旋律富有歌唱性,同时还出现跳跃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男女的双人舞蹈;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人们又纷纷加入舞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更加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高潮中结束。全曲由复三部曲式构成:复三部曲式引子ABAA1A2B1B2B3再现(高潮)。引子:1=bE,2/4。是八小节舞蹈性节奏,这个徐缓的引子由中乱阮、低阮和大胡、低胡模仿着长鼓的节奏轻轻地拨奏出来,仿佛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在鼓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瑶寨的空地上,准备着欢乐的聚会。A1:1=bE,2/4。在长鼓的节奏声中,弦乐器奏出清新柔美的主题,犹如一位美丽的姑娘翩翩起舞。随后,音乐不断拓展加深,好像姑娘们一个个接蹱加入舞群。A2:1=bE,2/4。突然,大管和双簧管交替奏出一段欢快的旋律,乐队紧接着以合奏的形式给以呼应,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进姑娘们的舞群之中,猛击长鼓,尽情起舞。B1:1=C,3/4。一阵狂舞之后,转入另一个抒情、安宁的境地,音乐进入乐曲的中段,改为3/4拍子演奏。这时的旋律平稳质朴、柔而不媚,把人们带入詩一般安逸恬静的意境。B2:1=C,3/4。中段的第二个音乐主题由弦乐奏出舒展深情的音乐主题,如歌的旋律描绘出瑶族青年们憧憬着美好未来的神情。B3:1=C,3/4。中段的第三个主题由高音笙奏出跳音音型的旋律,表现出轻快活泼的情绪,同中部的前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但做了一些缩减。结束部的音乐更加热烈,情绪更加高涨,宏亮的音乐将全曲推向高潮。教学重点:欣赏管弦乐《瑶族舞曲》。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方法:1、在备本节课时,首先研究和思考的是乐曲本身为我们提供了哪些音乐概念和可能挖掘的教育因素。2、本节音乐课怎样使学生最快乐更有效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概念,获得一定的音乐能力。3、乐曲为学生提供了哪些合适的参与机会,在所有可能参与方式中又有哪些是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欣赏和感受该乐曲的音乐性质和曲式结构。4、在诸多感知通道中,除听觉通道外,其它辅助通道即视觉、语言知觉、运动觉的多通道参与。5、欣赏活动程序的思考。即每一环节,每个层次都必须让学生的感知基础处在对音乐有适当冗余度(熟悉程度)的条件下,在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提高。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设备、课件、音像资料、钢琴、黑板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安定学生的情绪,并让学生无意识的去熟悉此音乐主题,加深印象,为后面欣赏做准备。二、复习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举手回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请学生看课本前面的彩图,供学生参考。复习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