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科低年级造句训练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岳阳县柏祥镇柏祥小学许香红口头造句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符合儿童识字不多、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实际,又能当堂修正错误,教师多乐于采用。但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势”。如用“关心”说一句话,第一个学生说了“妈妈关心我”,第二个便说“爸爸关心我”,接下去,是“爷爷关心我”“奶奶关心我”等等,都只会例举亲人。这种按一种固定了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环境不便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或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一班学生中,学习较好的开了头,使其他同学得到了启示,大家反复造意思相近的句子,能对词语某一方面的意义体会得更深刻。但是,它会使思维变得呆板。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一些学生可以不必多动脑筋,跟着别人说说就行,而思考的范围,止于家庭这个小圈子,无论对词义、对生活的理解都是很狭窄的,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要注意克服。一、发挥学习主动性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是不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老跟着别人的思路跑,人云亦云。教师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大胆回答问题,答错了也不要害怕。养成他们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智力才会得到发展。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及时抓住“与众不同”的思维,给予肯和表扬,刺激学生去求“新”求“异”,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灵活、广阔。二、诱发发散思维思维定势有时是由辐合式思维造成的。辐合式思维假定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找出这个答案。表现在造句上,一个同学造出的句子受到老师的赞许,其他同学就认为这才是对的。低年级同学的自我评价能力地,为了得到教师的夸奖,就有意模仿着上一个的造了。与辐合式思维相对的是发散式思维,所以教师要诱导学生运用发散式思维以克服思维定势。如在学生造了几例相同的句子,思维表现出定势后,教师就要适当“扭转”方向,启发大家的思维向各方面发散。如“关心”这个词,在第三册课本中才让造句,可在第一、第二册中就已经出现。第一册读过:老师关心我们,我们爱老师。第二册用在练习题上:说说周总理和邓妈妈是怎样关心小郭的。事实上,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早就已经理解了,只是到此时才要求应用。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一下,思路就会拓开。这是纵向发散。又如横向发散,从家里联想到学校,联想到社会,联系自己接触过的或听到过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中取材,以丰富造句的内容。三、纠正知觉定势有的思维定势是由知觉定势造成的。如《骄傲的孔雀》一文中,用“美丽的”和“圆圆的”造句。《骄傲的孔雀》是看图学文,学生对这两个词语,先是通过看图上孔雀的形象得到的直观的感受,然后再通过学文来抽象,变成概念,这才会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如果让学生的感知老是停留在图上,产生了知觉定势,认识也就仅仅处于知觉阶段,就只会在孔雀身上用这两个词,至多在把孔雀换成别的什么鸟,又形成思维定势。克服这种定势,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中“跳”出来。看图学文,看图的目的在于学文,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从孔雀联想到其他事物,也就是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这样不仅提高了用词的能力,还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四、交叉进行训练在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练习暂停一下,或者和其他练习交叉进行,以打破学生特定的意识定势。如用“美丽的”、“圆圆的”说话的下一个练习是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后再来造句,思维受到启发,也许就能造出新的句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