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美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约为三分之一2013年01月04日14:31新浪农业我有话说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新浪农业讯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在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称,2012年全国的肉、蛋、奶产量预计分别达到8220万吨,2835万吨和387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3%、0.8%和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数是1/3。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奶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肉类的消费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奶类的占有量现在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畜牧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9万个,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到了28.2%。在谈及六和“药鸡门”事件时,毕美家表示,最近媒体炒山东的六合集团,养鸡户出问题,大部分企业在检测过程不认真、不严格,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来利益共同体,这是今后的工作着力点。2012年8月起,毕美家开始担任农业部总经济师。此前曾担任安徽省淮北市委书记,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等职。2012年12月25日毕美家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身份,出席国新办组织发布会,介绍农业发展形势和粮食“九连增”情况。公开履历显示,1982年至2001年,毕美家曾在商业部供销合作指导司、供销管理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监事会办公室等部门工作任职;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毕美家曾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组正局级干部兼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工会主席。(文/耕农)毕美家在2012年12月29日“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演讲实录如下:毕美家: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加快畜牧业产业发展谈几点意见。我国仍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我国畜牧也快速发展,畜产品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2年全国的肉、蛋、奶产量预计达到8220万吨,2835万吨和387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3%、0.8%和1.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数是1/3。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奶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肉类的消费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奶类的占有量现在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发展,全国畜牧类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6.9万个,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到了28.2%,畜牧产业化已经成为对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突出的亮点。畜牧产业化带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全国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八年前的禽流感坏事变好事,大大的提升了我们养殖的技术。包括这些年的口蹄疫和生猪的烂耳病,也大大提高了生猪的养殖水平。最主要的数字就是养猪规模上来了,年出栏肉牛十头以上的规模养殖达到了43%,比2006年增加了十个百分点。工业饲料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0万吨以上的企业产量已经占了半壁江山。所以我们畜牧业的养殖规模现在上来了,养殖水平上来了,质量有了很大的实质性的进展。现在经常有媒体报道这里或者是那里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太大了,所以报道有发酵的作用。真正来讲,我们现在要比过去安全多了。新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新情况、新要求,在我们国家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一是我国的畜牧业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由过去以传统产品养殖为主,发展到以传统产品和特色产品共同繁荣的格局。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畜牧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畜牧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大为提高,由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开始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二是我们畜牧业发展受到的约束也在增加,畜牧业发展由过去单纯受到资源约束,转变为受到资源的约束、生态环境的约束、市场的约束、社会条件的约束,以及疫病的风险。市场环境、市场和疫病风险已经成为目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现在规模养殖上来了,但是它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大了。三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追求安全绿色和特色消费,牛羊肉消费已从原来的特殊群体消费变为了全国性的消费,牛羊肉过去主要是新疆、内蒙少数民族吃的多,现在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消费。从一个时令性的消费变成四季性的消费。所以说现在畜产品的特点总量上基本平衡,但结构性、周期性是趋紧的态势。四是畜产品的质量,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比以前大为提高,畜产品的安全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全球竞争的焦点。畜牧业需要注重自身发展,还要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目标既要满足生产需求,还要防止市场波动。刚才记者朋友问我,我们的粮食价格一直是比较低的,农民种粮的效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