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64福建畜牧兽医第29卷第3期2007年叶蛋白饲料的研究进展王向峰林洁荣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州金山350002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叶蛋白饲料的提取工艺、营养价值、饲用价值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针对叶蛋白饲料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叶蛋白饲料提取工艺饲用价值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81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07)03-0046-03叶蛋白饲料,又被称为绿色蛋白浓缩物(Leaf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苜蓿叶蛋白最佳的ProteinConcentrates简称LPC),是指以新鲜牧草或其提取方法为直接加热法。总之,对于叶蛋白饲料的它青绿植物为原料,经压榨后,从其汁液中提取的浓提取工艺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然而对于叶蛋白原缩粗蛋白质产品,它主要由细胞质蛋白和叶绿体基料的选择,一般都应具备以下条件:(1)蛋白质含量质蛋白组成[1]。随着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高;(2)叶量丰富;(3)不含有有毒成分和胶质、黏性展,牧草和其它青绿植物的有效利用已受到重视。物质;(4)单位面积叶蛋白产量高。根据上述条件,由于猪、禽等单胃动物对青绿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可知适于生产叶蛋白的原料种类很多,主要有豆科较低,不仅造成了蛋白浪费,而且影响了畜禽对营养牧草(苜蓿、三叶草等)、禾本科牧草(黑麦草、鸡脚草成分的有效吸收[2]。因此将牧草和青绿饲料中的蛋等)、叶菜类(苋菜、牛皮菜等)、根类作物茎叶(甘薯、白质提取出来,作为蛋白饲料,可以弥补我国饲料蛋萝卜等)、瓜绿茎叶和新鲜树叶等吸收[4]。但是为了白的短缺,对畜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提高叶蛋白的产量与品质,必须选择高产、优质、资进作用。所以叶蛋白饲料的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源丰富、成本低廉、易于加工的原料。间和应用前景。112叶蛋白饲料的提取工艺一般都应具备以下1叶蛋白饲料的提取工艺工艺流程:111叶蛋白饲料提取技术研究进展从20世纪8011211打浆叶蛋白浓缩物主要由细胞质蛋白和年代起,我国在叶蛋白饲料提取方法上进行了大量叶绿体蛋白组成,首先应破坏细胞结构,才能保证叶的技术研究。如葛旦之等(1989)对紫云英、黄花苜蛋白能充分提取出来。有试验证明,粉碎越细,叶蛋蓿等四种豆科绿肥牧草的叶蛋白沉淀效果进行了比白饲料的提取率越高,但打浆研磨时不一定过分要较;贺筱蓉等(1994)对紫云英叶蛋白提取技术进行求研磨特别细,过细可能不利于叶蛋白的提取。一了更深入的研究,认为蛋白质萃取工艺较优条件为般用锤式打浆机或粉碎打浆机[5]。萃取剂与紫云英鲜叶料液比为5∶1;昝林森等(1997)11212榨汁通过压榨机挤压出绿色汁液,迫使绿分别设定了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丙酮、硫酸铵和不色汁液和残渣充分分开,滤掉残渣。同组合处理的酸化、碱化方法对叶蛋白提取效果进11213凝聚从绿色汁液中将叶蛋白饲料凝聚分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了苜蓿、三叶草、洋槐叶是制取离出来,是叶蛋白提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主要叶蛋白的理想材料,提取方法以30%硫酸铵处理最有以下几种方法:佳;刘晓庚等(1999)归纳了叶蛋白提取工艺,指出比1121311加热法过滤后的汁液,一般采用蒸汽加较有应用价值的五种提取工艺为加热法、电解质盐热或直接加热的办法使蛋白质凝聚。其缺点是耗能析法、碱提膜过滤法、发酵法和PRO-XNA法;王晋高、成本高,且汁液中多种活性酶容易遭到破坏,如峰(2003)采用了盐析法、离心分离法、结晶和重结晶叶绿素酶等[6]。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加热法等6种不同的方法,从1121312酸化加热或碱化加热法酸化加热是用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多花胡枝子、大叶胡HCL调整汁液的pH值至410~415,再加热到85℃枝子、葛藤及多年生黑麦草中提取叶蛋白,结果表后,进行热凝聚;碱化加热是用NaOH或NH4OH将明: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叶蛋白提取率较汁液pH值调整到810~815,然后立即加热凝固。高,分别为89151%、8912%、76132%。通过对各种1121313发酵法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汁液发酵,经提取方法的比较,他认为宜采用盐析法和加热法分过大约48h,然后利用乳酸杆菌产生乳酸使叶蛋白离提取叶蛋白饲料[3];薛琳等(2005)采用直接加热聚出来。此种方法得到的叶蛋白柔软、溶解性好,并法、酸碱化加热法和酸碱法对苜蓿叶蛋白的提取方且破坏了植物中对畜禽有害的物质,如植物雌激素、福建畜牧兽医第29卷第3期2007年74[7]皂角素、氰苷、生物碱、香豆素、酚类等。但由于发时,都能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11]。酵时间长,会使叶蛋白的酶解作用增加,造成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