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x
上传人:Th****8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x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解读中国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实行干支纪年,沿用至今。古人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具体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十二生肖和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学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法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农业耕作方式以及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分析,培养比较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自主学习精要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即北方以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思维激活说一说中国古代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发展?特点怎样?做一做读下图这种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a.原始氏族b.夏朝c.商朝d.西周答案:a二、生产工具、农耕技术、灌溉工具、水利技术的进步:1、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进入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仍然是耒、耜,但是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使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2、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西汉中期以后,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以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的进步: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和筒车等。,当前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