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原理及应用 考试版.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9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ERP原理及应用 考试版.ppt

ERP原理及应用考试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资源计划(ERP)原理及应用第1章1.ERP思想发展简要回顾20世纪60年代基本MRP阶段20世纪80年代MRPII阶段ERP管理思想发展特点2.企业资源计划的三个认识层次ERP对于MRPII的扩展表现在三个方面(2)ERP是一种软件产品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综合应用了C/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的成果。IT为ERP提供了技术支持,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等,使得供应链或虚拟的企业联盟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中实现电子方式连接。ERP同CAD/CAPP/CAM的信息交换最为密切(3)ERP是一种资源管理系统作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整合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ERP强调供应链的管理,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ERP,融合了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追求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彻底合理化1.JIT的管理理念2.JIT生产管理模式的目标、方法与手段目标:获取最大利润3.JIT生产方式的技术体系1.1.3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简称TOC)OPT认为,一个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就是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一旦一个被控制的工序(即瓶颈)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其余的工序应相继地与这一被控制的工序同步。OPT的计划与控制是通过DBR系统来实现的:“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实施计划与控制主要步骤产销率与TOS战略1.1.4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LP)传统生产与LP的比较精益生产理论要点精益生产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精益企业1.1.5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流程重组(BPR)的实质成功实施BPR给企业带来三个层次上的变化1.1.6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CE)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的定义并行工程的内涵CE的手段、方法及目标串行作业和并行作业一个完成的公共数据库,集成并行设计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和数据;一个支持各方面人员并行工作、甚至异地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套切合实际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和软件,它可以由一个设计方案预测、推断产品的制造及使用过程,发现所隐藏的阻碍并行工程实施的问题。1.1.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新意义过程集成技术与敏捷制造1.1.8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敏捷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敏捷企业的功能及关键技术敏捷制造的要素敏捷企业设计要点小结1.2企业运作与ERP应用环境采掘业:矿、煤、石油。物料储运与管理十分重要冶炼业:流程式或大批量(直接加工)制造业:机械零件的加工或装配(间接加工)工业企业最基本的经营活动生产要素与产品的转换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三项基本活动转换、运输和等待1.企业生产系统功能及结构①用户对产品的要求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②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③生产系统功能目标这6项功能相互之间常常是相悖的。某些功能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另一些功能水平的下降,或某些功能的改善需以其他功能的劣化为代价。例如,要迅速提高系统的创新功能,则会对保持产品的继承性、系统的刚性提出挑战,还会因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下降和生产达不到规模经济等原因引起成本指标的劣化。又如强化系统的弹性功能后,会由于降低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而带来产品质量和成本方面的问题。(2)生产系统结构①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②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3)生产系统功能与结构关系2.生产过程及管理(1)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2)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均衡性(节奏性):企业生产任务从投料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定计划均衡的完成。均衡性一般取月均衡、旬均衡、日均衡;节奏性则以小时和分秒计,一般用于大生产。适应性:当企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时或品种组成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以上五个特征是反映生产过程组织的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所追求的目标。(3)生产过程的组织(4)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③生产计划系统工业生产过程的运行需要由许多不同工种、不同专业的人员分工协作来完成。需要有一个统筹全局的周密计划。计划对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起主导作用。先进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对生产过程运行的成果和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计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