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曾琪****是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docx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摘要]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修遵循的法则和标准。正确认识灌输论对我们更好地坚持灌输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灌输教育思想政治灌输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在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概括为:灌输、激励、调节、转变,其中灌输起主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灌输职能就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但是,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知行相分离。相当一部分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念还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有不少人把“灌输”简单地视为注入式、满堂灌,甚至是填鸭式的强输硬灌,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有些人提出灌输论过时了,单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理论灌输的作用和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仍然适用灌输的方式,如何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灌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灌输不是指教育方法上的强输硬灌,而是指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正面教育。灌输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知识经济逐步形成,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青年大学生们正处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其思想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一部分人难免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在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中,要想真正让理论成为指导受教育者行动的思想,使大学生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追求进步,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将社会、学校等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内在道德品格,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理论灌输是必不可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灌输力度。江泽民曾经要求全党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办法,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及时调整和补充新内容,运用现代信息传播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教育,巩固和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使灌输教育充满活力并取得成效,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精神长城。二、当前灌输教育存在的问题近十年来,在思想理论界,关于理论灌输的问题受到的怀疑和冲击是较为严重的。有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对坚持理论灌输的必要性发生了动摇,有人甚至认为灌输是一种不可取的教育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认识,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灌输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这一过程中,灌输教育受到了一部分人的口诛笔伐。有人提出理论灌输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认为政治理论灌输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物,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接受人类社会的各种思想文化,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奋斗目标,仅仅向大学生灌输作为人类思想结晶之一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2.理论灌输的内容无新意,不能激发学生接受灌输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想使灌输教育起作用,就一定要使其内容既体现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又符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水平,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另外,除了系统的理论教育,还要加强先进知识和现代理念的传授,加强以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以引导青年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目前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论水平不高,不能完整地、科学地和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往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在灌输内容上,仍然局限于政治理论的空洞说教,缺乏时代气息,缺少折服人的道理,缺乏对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相互探讨,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思考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违反了教育者是主导,被教育者是主体的教育规律。3.灌输教育手段单一,形式呆板,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进行理论灌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多变性的趋势。大学生们求实心理强烈,尊重知识,信服科学,他们往往以审视和挑剔的眼光来对待理论灌输。但是,有些人把灌输仅仅当作形式上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没有建立起与大学生平等的双向交流的新模式、新概念,不是把自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