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月日思维训练课(年月日思维训练课(一)思维训练课目标:认识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了解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了解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内容:内容:A、某个月里有3个星期日的日期为偶数(双数),请你推算出这个月的15日是星期几?B、某年的9月份有4个星期四、5个星期三,这年的9月1目是星期几?根据题意,画出月历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61320277142128815222929162330310172441118255121926过程:过程:(分析与解):A:因为1日到28日这28天中共有4个星期日,其中只有2个星期日的日期是偶数。现在知道这个月里有3个星期日的日期是偶数,可见另一个偶数日期的星期日只能是30日,所以,.这个月的三个偶数日期的星期日一定是2日、16日、30日。由此可知,15日是星期六。B: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个星期三到第五个星期三共有29天,9月份有30天,还剩1天。如果把这一天放在第五个星期三之后,就有5个星期四了,与题意不符。所以,这一天只能放在第一个星期三之前,这样,这年的9月1日就是星期二。年月日思维训练课(二)年月日思维训练课(目标:认识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了解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了解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内容:内容:A、(1)2,006年1月1日是星期日,2006年共有几个星期日?(2)2007年1月1日是星期一,2008年1月1日是星期几?B、小东一连撕掉几张日历纸,这几张日历纸上的日期数加起来恰好是60,你能知道小东撕掉几张日历纸吗?这几张日历纸上的日期数各是什么?过程:过程:(分析与解):A:(1)2006年1月1日是第一个星期日,2006年是平年,有365天。365÷7=52……l商52表示52个星期,余1表示12月31日是星期日。52再加最后一个星期日,共有53个星期日。(2)2007年的第一个星期日是1月7日。2007年是平年,有365天。(365--7)÷7=51……151+1=52共有52个星期日,这一年的12月31日是星期一,所以。2008年1月1日是星期二。B:我们分几种情况来讨论:(1)都是一个月的。撕3张,日期数分别为19、20、21;撕5张.日期数分别为10、11、12、13、14;撕8张,日期数分别为4、5、6、7、8、9、10、11。(2)分属两个月的。撕3张,日期数分别为29、30、1;撕4张.日期数分别为28、29、l、2乘法思维训练课(乘法思维训练课(三)思维训练课目标: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多策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多策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容:内容:A、6×37=22、27×37=99与3×37=111有什么联系?根据3×37=111,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9×37=18×37=12×37=21×37=15×37=24×37=B、对于24×24×24,四个同学算出的答案都不一样,分别是13806、13428、13824、13902。李老师看了以后,说只有一个人做对了。你能不能不计算,很快说出哪几个答案是错误的吗?过程:过程:(分析与解):A:把6×37=222、27×37=999与3×37=111比较,因为3×37=111,6×37是3×37的2倍,所以积是222。27×37是3×37的9倍,所以积是111×9=999,由此得出:9×37=33318×37=66612×37=44421×37=77715×37=55524×37=888B:可用尾数检验法。24的尾数是4(即个位上的数),24×24×24.三个因数的尾数(个位上的数)4×4×4相乘的积的个位是4,那么,24×24×24这三个数积的个位上的数也是4,而13806、13428、13902这三个答案的个位上的数都不是4,都错了。只有13824是正确的。乘法思维训练课(乘法思维训练课(四)目标: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多策略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