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管理标准(最终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液氨管理标准(最终版).doc

液氨管理标准(最终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液氨管理标准PAGE\*MERGEFORMAT15液氨管理标准目录TOC\o"1-3"\h\z\uHYPERLINK\l"_Toc336444510"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PAGEREF_Toc336444510\h3HYPERLINK\l"_Toc336444511"2引用标准PAGEREF_Toc336444511\h3HYPERLINK\l"_Toc336444512"3职责PAGEREF_Toc336444512\h34HYPERLINK\l"_Toc336444513"总则PAGEREF_Toc336444513\h4HYPERLINK\l"_Toc336444514"第一章液氨的理化特性PAGEREF_Toc336444514\h5HYPERLINK\l"_Toc336444515"第二章氨站的日常监督管理PAGEREF_Toc336444515\h6HYPERLINK\l"_Toc336444516"第三章接卸管理PAGEREF_Toc336444516\h8HYPERLINK\l"_Toc336444517"第四章设备管理PAGEREF_Toc336444517\h9HYPERLINK\l"_Toc336444518"第五章消防、防雷与防静电PAGEREF_Toc336444518\h11HYPERLINK\l"_Toc336444519"第六章应急防护PAGEREF_Toc336444519\h11HYPERLINK\l"_Toc336444520"第七章应急处理方法PAGEREF_Toc336444520\h12HYPERLINK\l"_Toc336444521"第八章应急急救PAGEREF_Toc336444521\h121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我厂有关液氨的管理、接卸、储存和使用的相关规定、要求、实施条件、应急措施和急救方案。本规范适用于中我厂从事液氨储存和使用等相关单位。2引用标准《中国国电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规范》3职责3.1液氨监督领导小组由生产厂长、安监部主任等人组成,负责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液氨监督的各项方针政策,审核液氨在储存、接卸、使用中是否安全规范。3.2液氨的使用由发电部设专人管理,安全监督由安监部负责,技术监督由生技部化学专责负责,液氨的接卸、储存、使用由发电部化学主管统一负责。总则1.为加强液氨储存、装卸环节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液氨储存、装卸和氨站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按照国电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国电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等,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适用于国我厂从事液氨储存和使用等相关单位。3.凡涉及液氨储存、装卸、使用的部门,应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范,按照国电集团公司关于印发《中国国电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4.液氨的储存、装卸装置和设施,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工艺、设备和设施。5.氨站周围要做相应的隔离带,避免无关人员以及无关车辆的靠近。第一章液氨的理化特性1.1理化特性: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蒸汽压506.62Kpa(4.7℃);熔点-77.7℃;沸点-33.5℃;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82(-79℃时);相对密度(空气=1)0.6。1.2危险性:爆炸极限(体积分数%)16~25;燃点630℃;由于氨气具有还原性因此严禁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接触,而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遇明火、高温易引起燃烧爆炸。由于液氨(无水氨)是液体,1m3液氨气化后可形成849.8m3的气体(液氨密度0.603g/ml25℃),因此要保证储罐的气密性和耐高压性。1.3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吸入式伤害: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袭击作用,高浓度的则可造成细胞组织的溶解坏死,当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5000ppm时就会使人失去知觉,造成窒息死亡。液氨的温度很低(可达-33℃)在这个温度下与人体接触很容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