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13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⑴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⑵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⑶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⑷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⑸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评点】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动地理、识人心、巧安排。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周瑜与诸葛亮对话时的言语态度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解题质疑。1、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请学生书写在黑板上。如:(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二、自由阅读,相互讨论。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提出阅读要求。(1)做到“四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格句。(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3)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2、四人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小组所提的问题。三、读课文,讲故事。学生再读课文,做到能简单的讲述这个故事。(意在使学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第二课时教学目的:进一步熟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步骤: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