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强初中建设中发展在实施三年规划中提升.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加强初中建设中发展在实施三年规划中提升.doc

在加强初中建设中发展在实施三年规划中提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加强初中建设中发展在实施三年规划中提升上海市长桥中学童立贤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所公办的初级中学,三年前在办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学校社会声誉不高,师资队伍严重老化,教学质量一直在谷底徘徊,学生的流失造成生源水平的下降。在2002年下半年,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教育局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了《上海市长桥中学2002~2005年发展规划》。在三年规划实施中,学校提出的“赞赏教育”办学理念,使全体教职工在教育观念和行为得到了转变,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素质、学校的办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二、具体实施过程1、以课题统领学校三年规划的全面实施我们认为任何人都想得到别人或上司的肯定和赞赏,也都有获得别人赞赏的潜能。因此学校以《倡导赞赏教育,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规划的总课题统领学校三年规划的全面实施。2003年,我校与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建立合作关系,在王洁、杨玉东两位专家的帮助之下,3个子课题:《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研究》、《学习困难学生出现的原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在基础薄弱学校建立科研小组的实验研究》,随即进入了全面研究的阶段。2003年10月,我校参加上师大与徐汇区共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确立以国民教育作为课题的主要方向,将“以信念引导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并首先进行“塑造爱国与成才信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2、案例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我们发现理念的更新并不代表行为的跟进。学校开始反思:寻找一种让教师主动学习、积极要求培训的途径,并且这种培训能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既理性又可操作。于是我们开始尝试让教师写教育案例。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互相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校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闪光点,写出自己的与此有关的故事。教科研先导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以“差生”问题的研究作为切入口,以教师的教育案例为载体,拉开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的序幕,走上了研究改变学校的道路。研究人员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介绍教育案例写作和研究的方法,鼓励老师们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写自己的故事;由二位专家老师及科研小组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的阅读,提出对案例的修改意见,并开设了“专家门诊”,对老师面对面的指导。撰写的案例有:“一节地理补课留给我的思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班级小干部推选的困惑”、“我该如何进一步关心这位特殊学生呢?”、“当学生犯错以后”、“记一次监考”、“她请求我的帮助”、“给学生一次机会”、“我们该怎么对待这样的孩子?!”、“由一次作文引发的思考”等等。2003年12月5日下午,长桥中学进行了第一次案例交流。内容涉及到差生教育、特殊学生教育、优等生教育、班级管理、地理教学等多方面令老师困惑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位老师鼓足勇气道出了埋藏在心底的秘密:他替学生隐瞒了在期末大考中的作弊行为。七篇案例,篇篇精彩。老师们开始兴致勃勃地探讨与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事件。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走入教科研这一神秘领域,彼此分享经验和智慧,一起探讨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育论坛,我们共进行了6次。长桥中学的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开始真正地寻求适合我校学生的教育方法。教师们对教科研从冷漠、排斥到热情高涨,在不自觉中心甘情愿地走入这个领域,一起分享经验和智慧,一起探讨碰到相同类型的问题时最好的处理方法。教师们完成了近五十篇案例,有五位班主任的案例在徐汇教育网上发表,其中有一位老师的案例在《文汇报》上发表。老师们通过教育论坛,对当代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差生”问题上达成了共识:长桥中学没有差生,只有个性有差异的学生。这一全新的认识,使教师用赞赏的眼光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去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紧张、对立转向宽松、和谐。班主任队伍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有正确的教育观、家长观和学生观的优秀班主任。3、课例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内涵如果说案例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并尝试着去赏识学生,那么对学生而言,因赞赏而激发出来的这种热情需要被内化在学习行为中;对教师而言,则需落实在教学行为中,用不断改进的教学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区内专家和教研员组成的专家组深入课堂,以教师的现实课例作为载体进行分析和指导。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彼此交换心得与经验和专业引领人员共同设计改进方案。根据改进设计,安排说课上课,其他教师一起看课,并当堂对专题的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在以上的过程中,教研组的所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