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展测绘者风采谱人生之华章——窦关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2010年6月30日展测绘者风采谱人生之华章——窦关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窦关新,男,汉族,中共党员,测绘工程师,1972年7月生于陕西省兴平市,1992年7月毕业于郑州测绘学校,先后从事航测外业、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在多个国家和地方重大测绘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和技术负责人,在控制测量、调绘、数字化图入库数据处理等专业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历任作业员、作业组长,现任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一中队副中队长,负责技术管理等工作。窦关新热爱测绘事业,刻苦钻研测绘新技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精湛的工作技能;他工作勤奋,无论是担任作业组长或中队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职工出色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曾多次荣获“院科技创新奖”、“院优秀共产党员”、“院先进生产者”、“局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中队,被评为陕西测绘局2007~2008年度“先进集体”、陕西测绘局2008~2009年度质量先进集体。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窦关新始终牢记测绘精神,充分发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时时处处彰显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2006年是西部测图工程起始年,海拔最高、困难最大的藏北高原,窦关新担任踏勘工作的技术负责,他与队友们一致,“缺氧不缺精神,缺压不缺干劲”,忍受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和煎熬,挑战生理极限,参与了走访调研、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工作,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针对收集资料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他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主笔完成了《藏北高原区域总体调研与踏勘报告》《藏北高原区域总体调研与踏勘项目汇报》,提交的各项成果得到项目部的好评,为西部测图藏北高原区域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西部测图工程三江源测区地处“生命禁区”可可西里腹地,平均海拔4800米,气候寒冷、氧气稀薄、辐射强烈、人迹罕至,湖泊、沼泽密布,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窦关新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啃干饼、睡帐篷。为了精确地测量好每一个点,他和大家经常是天不亮就迎着高原凛冽的寒风出发。在可可西里陷车是经常发生的事,粗略算下来,每天陷车的次数超过30次。有一次5辆车连环陷车,一辆车被陷了,另一辆车来救援,也被陷了……这时,窦关新身先士卒,忍受着低温缺氧,赤脚上阵,带领大家徒手从一公里外搬来石块,铺就一条近百米石块路,连拖带拉,才把车辆从沼泽中拖出来。车出来了,可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衣服、裤子都被汗水、泥水浸透了,浑身瑟瑟发抖,但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在工作中,窦关新团结协作,关心同志,带领大家努力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生活、工作等种种困难,遇到困难他都能够以身作则,第一个冲在前面,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窦关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测绘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在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他善于学习,注重应用创新,他编写的多个生产程序在实际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2002年,我院首次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作业,他结合生产实际,认真钻研技术规范,规范野外作业操作程序。当时所有作业人员没有使用过这种仪器,他带头扎了进去,边学边干,手把手带领其他作业人员,保证了在该测区所有四等水准测量一次成功。他独立完成了电子水准仪作业指导书,为以后作业者正确使用该仪器提供了书面指导,我院将该书列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05年,他运用AutoLISP、VB等多种计算机语言,编写了操作AutoCAD、MicroStation等作图软件的程序。独立编写了《基于MicroStation的数字线划图数据检查》软件,此软件成功运用于生产作业和检查工作中。在青岛测区完成1:500数字化修测203幅,一个人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检查工作,投入的检查人员和时间仅相当于以往的20%,大大提高了检查工作效率,成果经甲方验收后,悬挂、接边、属性等差错率与前一年相比大幅下降,受到甲方好评。2007年,在国家1:5万数据库更新工程生产中,他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不断钻研技术难点,改进作业流程。针对更新内外一体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他编写了数据库成果属性检查、批量压缩地形图数据库、利用元数据批量生成图历簿、1954年北京坐标系到1980西安坐标DRG影像配准等一系列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的工具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工效。2009年,他通过不断地研究、试验,解决了1:5万更新项目在室内判绘采集基础上叠加DOM影像输出调绘片的问题。为制作满足外业调绘的栅格数据,他编制了相应技术、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该技术、工艺流程应用于1:5万更新项目的600多幅外业调绘清绘中,效率提高约30%,减少了人工清绘属性、名称注记的差错率,为保障调绘成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