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为什么会发生.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转轨为什么会发生.doc

经济转轨为什么会发生.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转轨为什么会发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黎可20103026100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模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这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如今,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的经济转轨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由地会问经济转轨为什么会发生。计划经济是指以计划的方式来配置资源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它产生的逻辑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市场经济则是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自己所购买的东西以及购买的量。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运作机理。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走向是把握在少部分当权者手中的,他们拥有着高度集中的权利。对于每一位国民的生产,消费等情况都是有国家统一安排的。计划经济模式的运行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它推崇保尔,雷锋等人所具备的他利主义精神,使这种精神成为人们不断劳动生产的不竭动力。计划经济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力图赶超先进国家,在已经存在发达国家的全球环境中,非国家或民族整体力量不可抗衡强大竞争对手,客观上形成了以国家强力动员资源建设国家现代化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要求,计划经济应运而生,不仅出现在当时的苏、中登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从国家配置资源这个计划经济的本原意义上说,也出现在当时的德日和后来韩国等东亚国家地区。发展之初计划经济因国家动员资源而成为必要。计划经济在发展之初是具有高效率的。第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苏联,就是通过中央计划和管理,通过国家集中控制和调动资源,成功地将一个“处于落后边缘的经济”在30年间“推进到现代的边缘”,在二战结束时就“作为世界第二强国出现”,并在直至1980年代末改革开始的整个时期,“变成了一个令整个世界感到害怕的超级大国”。虽然在计划经济模式实行之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却存在着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1、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企业缺乏自主权,扼杀了企业的活力;2、计划未必正确也不能及时调整,日益出现的大量失误现象会给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比例失调和损失;3、经营者不用对资产的损失负责,因而不讲效益,在“父爱主义”倾向下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4、缺乏有效而正确的激励机制。指令性计划是来自企业外部的强制力,企业是被迫而非自愿,因而无法有效刺激经营动力;5、劳动的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平均主义大大限制了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6、官僚主义严重。过度的集权使得官僚主义严重。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则较好的克服了以上这些问题。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运作机理。它具有着分权、分散决策的特点,这样有效的遏制了官僚主义严重的现象,并且使得企业注入了充足的活力,从而也避免了计划经济中出现的由于计划而产生重大失误的现象。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利的运作模式,人们需要对自己的生产行为负相应的责任,对于更好的物质条件的追求成为了人们生产劳动的动力,“多劳多得”的模式使得人们具有了更高的生产积极性,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唯一自然的经济模式。当发展起步以后,完成了国家工业化基础生产和基础设施总体框架构建,原本的信息条件和动力条件都开始发生改变。一方面,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不同于有数个的大项目,决策当局不可能掌握满足这些需要的无数信息;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改善,使人们个别利益意识抬头,很少有能够替代在门口“虎视眈眈”外敌的因素,来动员人们将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这时,计划经济就应让位于市场经济了。另外,此时的发展中国家,微观主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防守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自主决策,让市场运转起来,取代先前的社会决策中心,就是合乎时宜的了。由此可见,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工业化后起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划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