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企频繁发生拍脑袋项目?.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为什么国企频繁发生拍脑袋项目?.doc

为什么国企频繁发生拍脑袋项目?.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为什么国企频繁发生拍脑袋项目?95财经网:www.95cjw.com在产能过剩日渐突出的中国煤化工行业,中海油集团又落下一子。中海油华鹤公司投资30多亿元的3052化肥项目施工合同签字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该项目以煤为原料,采用GE公司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和低压合成工艺碳酐气提硝酸铵工艺,年产能为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然而,中海油的这个项目是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悖的,换句话说是一项重复建设工程。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就下发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煤化工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该通知还指出,有的企业以发展煤化工为名,行圈占煤炭资源之实,项目盲目布局,造成大量重复建设。中海油的这个项目来的不是时候。因为该行业产能已经长时间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下滑,煤化工产能过剩的弊端暴露得更加充分。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还将有18个新建合成氨和尿素项目投产,合计合成氨产能564万吨,尿素产能873万吨。现在众多的国企打着为国家能源战略考虑的旗号,让煤化工项目在中国遍地开花。但是在这背后,巨大潜在风险和环境成本被忽视了。以中海油煤化工项目为例。该项目走的“煤-合成氨-尿素”路线,而类似的项目已是煤化工领域中过剩的重灾区,国内尿素生产存在开工率不高和产能扩张并行的状态。当然,就国内重复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而言,中海油的煤化工项目比起宝钢和武钢今年新上的钢铁基地项目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今年5月,政府有关部门仍批准了两个钢铁投资项目:一是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总投资696.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38万吨,其中热轧商品板卷448万吨,冷轧商品板卷490万吨;二是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为639.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把东南亚定为目标市场,但是,东南亚市场很不容易进,被日本等国的产品占据着,跟人家拼杀很不容易,而且当地自身也有一些钢厂项目在建。抛开重复建设、钢铁产能过剩等问题不谈,钢铁行业整体走势的低迷,也令湛江项目进退两难——宝钢若如期开工库存压力恐进一步加剧,对于宝钢自身而言是困局,对国内整个钢铁行业来讲也是弊大于利。实际上,在利润驱使下,一些国企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老路。企业投资的无法自抑,使得不少行业仿佛再现中国式传统产业的经典老路:先是利益的驱使一哄而上,然后是无序混乱的行业格局,最后各个企业品尝恶性竞争的市场恶果。从这几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太大,且资金浪费十分惊人,这其中最主要的浪费就是重复性投资浪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日本大中型企业的决策失误率大约是0.28%左右,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的决策失误率平均大约是3%左右,然而,中国的国企的决策失误率则相对高得多。中海油和宝钢、武钢上马重复建设项目即为上述评论提供了新例证。例如在钢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挤在一起的宝钢、武钢两个千万吨级、没有明确分工和差异化的项目同时上马,这样的决策,说得严重一点,就是过于草率了。正是决策程序上的不完善等,使国企少数领导在投资项目的规划上经常出现“拍脑袋”决策的项目,加上这些项目都是在非科学的决策的基础上运营起来的,往往带来资源的巨大消耗和资金的巨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国企频繁发生“拍脑袋”项目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是制度上的缺陷。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都应当经过调查分析预测发展前景,并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其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一些国企的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严格的论证,若在这个方面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就很容易导致国企少数领导靠自己的主观臆断来搞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