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1123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匮要略1123学习教案.pptx

金匮要略1123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绪言二、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biānxiě)体例(二)编写体例:1.分篇论病:病机相近(2)不便(bùbiàn)归类(1)数病合篇证侯相似(3)分科论病病位相近(4)专篇(独立成篇)2.分条叙证:3.分证出方:详于方而略于证——以方(药)测证详于证而略于方——以证测方三、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xuéshù)成就与学术(xuéshù)特点——病因:水气、痰饮(tányǐn)、瘀血——症状:腹满、痉病、呕、哕、下利——病机:虚劳——病机加病位:血痹、胸痹、肝着、肾着——疾病特征:中风、历节——疾病发生的特殊时期命名:妊娠病、产后病(1)水气病:风水、皮水、石水、正水(2)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3)痰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历节:风湿历节、寒湿历节(5)中风:邪在于络,肌肤(jīfū)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各种病常有其主要脉象百合(bǎihé)病:脉微数疟疾:脉弦虚劳:脉大、极虚寒疝:脉弦紧或沉紧肺痈:脉数实肺痿:脉数虚肠痈:脉数(1)五邪:风、寒、湿、雾、榖饪之邪(2)三条:(3)“五劳”、“六极、“七伤”(4)“痰饮(tányǐn)”、“水气”、“瘀血”(5)虚、积冷、结气(1)有病早治,防止病势的传变——治未病的预防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未病脏腑——“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治未病——“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已病防传(2)重视人体正气,通过扶正,辅助祛邪——对于慢性衰弱疾病,注重观察脾肾两脏功能是否衰退。——在注重扶正的同时,也并未忽视祛邪——攻邪不忘顾护正气(3)祛邪要因势利导(yīnshìlìdǎo)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在《内经》指导下,规范组方原则,成为《方剂学》的鼻祖;(2)在方剂运用上,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精神;——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重视药物专用于药物炮制;——重视单味药物的主治功能:(苦参、蜀漆、百合等)——重视配伍,即药物经过(jīngguò)配伍以后所发生的协同作用。——注重药物在方剂中的加减变化(随证加减、分量加减。)——注重药物的炮制、煎煮方法(附子、乌头)(1)有助于拓展临床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2)有助于重视影响(yǐngxiǎng)疗效的各个环节;(3)有助于提高阅读古医籍的能力;(4)有助于了解中医对杂病治疗的源流。(1)理解原文为主,熟记重要条文;(2)注意原文在文法上的特点;(3)结合《伤寒论》,上溯《内》、《难》,下涉诸家;运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学习;(4)强调(qiángdiào)临床实践,提高动手能力。《金匮要略》学习(xuéxí)参考书《金匮要略》《伤寒论》的联系(liánxì)与区别脏腑经络(jīngluò)先后病脉证第一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tǔnà)、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二)1.人与自然的关系;2.疾病发病原因与途径不外三条;一是经络受邪,就传入脏腑,此为邪气乘虚入内;二是皮肤受邪,仅在血脉传注,使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其与第一条途径而言,在外;三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此又与上述因素不同。张仲景的“三条”与后世陈无择的“三因学说”3.提出了预防疾病,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指出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一是节制房事,勿令竭乏;二是注意饮食有节,避免(bìmiǎn)偏嗜;三是避免(bìmiǎn)邪风、虫兽、外伤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伤害。张仲景以脏腑经络为内外,强调正气又不忽视客气邪风;邪由经络入脏腑者为深为内,自皮肤流传血脉者为浅为外;其他,有房室、虫兽、金刃所伤;陈无择以内伤外感为内外,合天人表里(biǎolǐ)立论;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六淫外感所伤为外,饮食、房室、劳倦、跌仆、金刃为不内外因。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