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项目课程建设中的项目评价标准与设计原则现代教育科学DATE\@"M/d/yyyy"10/6/2024冯学东【作者简介】冯学东(1970—),男,山东省人,硕士,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培训、职业教育。(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0102)【摘要】项目课程建设中,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是最为核心的环节。在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项目扮演着不容忽视的平台支撑作用。界定衡量项目有效性的相关标准,明晰项目设计的主体,确立项目设计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有助于推动项目课程建设中项目设计的顺利实现。【关键词】项目课程;项目设计;有效性;设计主体;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在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影响和深入推进下,项目课程建设日渐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项目课程建设最为关键的是项目的设计。这里所说的项目,指的是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学习型项目(learningproject),其目的是为了将学习整合到项目之中,以借助项目更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1]可见,学习型项目与项目管理中所讲的发生在真实职业领域的项目,并不完全相同。借助学习型项目,可以将职业能力培育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相关要素嵌入其中,搭建项目团队协作的平台,提供学生职业能力生成所需的激发因素(stimuli),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相关的必要经验,实现职业能力的习得与完善。项目是实现职业能力生成、发展和应用迁移的承载平台。项目设计与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课程建设的成败。与项目课程建设实践不断深化的现实成明显对比的是,关于项目课程建设微观层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对项目课程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安排、学习项目设计等微观环节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需要从原来关注宏观主题的“泛化探讨”转向重视微观主题的深度研究,关注项目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法和细节。[2]基于上述认识,结合笔者项目化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项目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围绕项目课程建设中项目的设计,力图对项目设计中常见基本问题做出回答:什么是有效的项目?项目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以期为项目课程建设中的项目设计提供微观应用层面的借鉴和参考。下面,围绕项目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及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做出相对详细的阐述。一、项目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围绕职业能力培育进行项目设计,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样的项目是好的项目,是能够促进职业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effective)项目。评价项目优劣的标准,可以用有效性加以衡量。所谓有效,指的是项目能够对职业能力的培育发挥作用,见到成效。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针对培训提出了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面的评估方法,认为有效的培训与开发(traininganddevelopment)需要满足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个层面的基本要求。柯氏培训评估涉及的四个领域,也是职业能力培育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四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借鉴柯氏培训评估的四个层面,可以对项目这一旨在促进职业能力培育的活动平台做出有效与否的评估和判断,并据此形成评价项目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分述如下:(一)反应层面项目能否赢得学员积极、肯定的反应,是评价项目有效性的第一层面要求,亦是项目有效与否的基本要求。负面而否定的反应会使得学习成功的机率变得甚为渺茫。如果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并不很好,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受到相应的激励,不会表现出旺盛的学习热情。[3]有效的项目,从形式上需要具备充足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亲身实践,通过与项目中整合的学习资源的深入接触,达到理解吸收、内化应用的学习效果。因此,项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是否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是判断项目有效性的第一层面要求。(二)学习层面学习是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4]也就是说,学习的发生,需要实现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引发的这种变化,需要借助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项目即是提供这一过程、激发这一变化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活动。柯克帕特里克认为,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态度转变、知识扩充或技能提升等相应结果。如果学习者的知识得到了扩展,技能得到了提升,态度得到了转变,那么,学习者行为的改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5]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将能够引发或导致学习者行为变化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整合、嵌入其中,以促成学习者在项目活动过程中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和态度的改变。因此,有效的项目,应该是能够促成这一系列改变发生与实现的项目。(三)行为层面项目作为促成行为及行为潜能变化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相关要素的平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