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合集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用各种圆表现熊猫的基本特征,并用黑色和白色给熊猫涂色。2、观察熊猫的图片,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动作姿势的熊猫形象。3、喜欢熊猫,有保护熊猫的意识。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活动难点】自己安排画面,添加相应的背景丰富画面【活动准备】1、幼儿的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2、熊猫的头、身体、脚、尾巴各4份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活动过程】一、以猜谜活动为导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教师:脑蛋圆圆的,眼睛黑黑的,身穿黑白衣,爱吃嫩竹子。2、教师告诉幼儿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是国宝,我们人人爱护大熊猫。二、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1、提问:(1)熊猫长得什么样子的?熊猫哪个部位的毛是黑色的,哪个部位的毛是白色的?(2)熊猫的头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3)熊猫的眼睛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4)熊猫的耳朵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5)熊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6)熊猫的四肢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7)教师总结:熊猫的头圆圆的,耳朵象半圆,熊猫的身体胖胖的,象个气球,四肢短短的,有点象椭圆形,它的身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毛。2、老师这里有了熊猫头、身体、脚、尾巴,请小朋友上来放一放熊猫会有哪些姿势?3、请3—4个幼儿上来摆放,大家一起学学熊猫姿势。三、幼儿学习作画。1、今天我们就要来熊猫。谁来告诉大家,熊猫是怎么画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画纸上进行简单示范,让幼儿了解正面熊猫的基本画法。2、教师引导幼儿想象不同姿态的熊猫。教师:熊猫乐园的熊猫都在干什么呢?熊猫们会做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讲述绘画出1—2中不同姿态的熊猫。四、交代要求,幼儿绘画熊猫,教师巡回指导要求:1、鼓励幼儿画出熊猫的不同姿态,并能想象一定的情节,如熊猫爬树、熊猫玩球、熊猫顶伞等。2、提醒幼儿涂色时,要顺着一个方向轮廓线来回地涂色,保持画面整洁。五、展示幼儿的作品,进行讲评。让幼儿烁烁自己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并选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说说为什么?【活动反思】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此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应用于各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索活动,用磁铁使熊猫动起来;语言角的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摆弄各种小动物,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2教学理论依据本次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应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运用“最近发展区”学说,指出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表达表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很大提高,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对各种形式的美工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幼儿经常会玩一些手指游戏和手影游戏,手形彩绘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活动能深化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丰富幼儿的操作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根据认知发展、教学与发展理论,我选取并设计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本次活动。实施策略在活动中将会渗透平面绘画和立体绘画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更能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需求。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借形想象法、操作体验法、作品欣赏法等方法来完成活动目标。首先,用一段手形彩绘录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为手形绘画做好铺垫。其次,设定情境,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借形想象。联系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对活动的难点进行分解和突破。再次,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教师示范作画,将借形想象落实到具体操作之中。幼儿自主操作体验,实现学习手形绘画这一活动目标。最后,在大背景下合作展现整幅作品,做到前后呼应,首尾一致。活动目标1.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利用手掌、手指形态的变化,学习手形绘画。2.能够大胆想象和表现,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准备1.幼儿经验的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指与手影游戏;了解幼儿的绘画水平。2.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课件、背景图、环保油彩棒、绘画用笔等。活动过程1.录像导入,激发兴趣播放一段手形彩绘录像,组织谈话,激发幼儿对手形绘画的兴趣。2.手形游戏,变换造型(1)了解手的外形特征,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2)启发幼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