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胜利木刻的南北汇流:抗战八年木刻展览抗战八年木刻展及其他,《艺海风云》回忆录之二,王琦,1946年5月,王琦一家乘法国新闻处包机,从重庆飞到南京。在一片复员声中,南京、上海一带的房子十分紧张。正好,王琦在南京碰到野夫,王琦、野夫、李桦在重庆时就密切通信,神交已久。王琦打算在上海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计划,与野夫商量,野夫通知长沙的李桦到上海,共商木运大计。办好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以外,还有做好宣传工作,以扩大木刻的影响。通过上海《文汇报》,《东南日报》副刊、《前线日报》副刊、《新中华》杂志、《文萃》杂志,南京《中央日报》画刊、《新民报》副刊,形成一个相当广泛的宣传网,为木刻运动提供舆论阵地。打算46年9月,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画厅,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并改组“中国木刻研究会”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选举王琦、李桦、野夫、陈烟桥、麦杆为常务理事、王琦担任八年木刻展筹备组编辑组的组长,展览组负责人麦杆。八年展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评委会在王琦从重庆带到南京1000多件作品和新征集作品基础上,评选出900多件作品作为正是展品。预展在一所学校的空屋子举行,全部作品用别针别在绳子上。鲁迅夫人许广平来参观,并感言:“如果鲁迅先生尚在,看了这样多的好作品,该是感到多么高兴啊!”木刻展前一天,900张作品全部用回形针别在绳子上,展览方式简朴到最大限度,布展人下午到虹桥公墓,在木刻导师鲁迅墓前敬献花圈,拍照留念。以八年木刻展向鲁迅献礼,鲁迅所希望的木刻艺术的茂林嘉卉,旌旗蔽空的大队伍,已经变成现实。9月18日,八年展开幕,鲁迅生前友人内山完造和郭沫若夫妇到会场参观,内山完造题词:多年前由鲁迅亲自倡导、培育的木刻艺术,今天已经开花结果,鲁迅如果健在,能看到这样好的成果,当不知怎样高兴”。郭沫若题词:“中国就像一块坚硬的木板,要靠大家从这里刻出大众的苦闷、沉痛、悲愤、斗争,由黑暗中得到光明。看见八年来的木刻,令人增加了勇气和慰藉。中国究竟是有前途的,人民终必获得解放。把大家的刻刀对准顽强的木板!”展览时,周恩来在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接见了王琦、余所亚、李桦、野夫、陈烟桥、丁聪等人。周恩来翻阅《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因未发现有连环木刻而感到不很满足,他再度对王琦等人强调连环木刻对于普及教育宣传的重要意义,希望木刻家多从事这方面的创作。他还说:“我们很快就要分别了,人集中在一起,力量大,可以形成一个文艺活动的高潮,就像现在上海的木刻活动那样。有时分散,那是根据革命工作的需要。大家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地区,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只要有火种,到处都可以开花。”周恩来在上海和木刻家的会见,是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史上一次重要的大事,也为“抗战八年木刻展”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划上一个句号。野夫中国新兴木刻艺术运动的新转机――大后方木刻同志集中上海首次大会纪要。筹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为检讨木刻运动在抗战期内的行程是否正确?及衡量木刻艺术对抗战大业究竟有多少贡献?这工作的发动确实有具有绝大的历史意义的。筹办的方式,首先组织“八年展筹备委员会”。内分总务,征集,编汇,宣传,展出,出版六组,(木协理监事会未改组以前,一切会务亦即由木展筹备会代理执行各组工作人员列后):总务组――麦杆、珂田、汪刃锋、刘铁华、翁逸之、余白墅,征集组――野夫、贺鸣馨、邵克萍,编纂组――王琦、荒烟、西?、阿杨、克俭。宣传组――陈烟桥、阿杨、沙兵、戎戈,出版组――李桦、夏子颐、章西?、翁逸之,展出组――余白墅、丁正献、沈牧心、李志耕,展览作品审查委员会――野夫、李桦、烟桥、王琦、刃锋、麦杆。为扩大展会对外的影响及策励工作起见,特聘请文艺界先进及社会贤达,文化界的前辈,宋庆龄、郭沫若、茅盾、许广平、田汉、阳翰笙、冯乃超、夏衍、胡风、侯外庐、沈志远、陶行知、徐悲鸿、郑振铎、叶圣陶、曹靖华、张西曼、冯雪峰、孙伏园等。作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赞助人。展出结束后,选出最优良的作品百余幅,加以史略及有关木运记程的鲜明文献,以最优良的出版条件,印成一本可作当代木运的“中国抗战八年木刻集”发行到国内各图书馆及各文化教育团体里去,作为永垂的纪念。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作品征集办法,一、凡抗战八年来――战前及胜利以后包括在内――具有反映抗建正侧面现实生活的作品,不论画幅大小,单色,套色,连环,独幅!皆所欢迎。二,参加作品,不管个人或收藏者,不以数量为限,全以作品之内容及技巧为选择标准(本会另组有作品审查委员会,专负公正审选之责。)三,参加作品以原板手拓为原则,如内容充实,而确因原板遗失,机印现成作品亦可参加。四,参加作品请注明取材及刻作地区,年月,画题,作者姓名,通讯处等,如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或特殊地方风俗习惯的作品请附简单说明以助读者之理解。五,展览日期暂定全面抗战纪念日“九一八”,在上海首次展览十五六天后,酌情流展国内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