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期:2011-1012-1课程:<木刻画>教案授课班级:10艺术设计班授课教师:李成斌DATE\@"M/d/yyyy"10/3/2024目标任务一:木刻画作品艺术特色欣赏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刻画作品艺术特色、具备木刻画作品的审美和赏析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木刻画作品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木刻画作品的审美和审美观念在创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与实训指导法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一、导入二、讲授新课我们这里所讲的木刻画,是版画的主要类型和分支,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中国木刻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木刻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宋元时期的佛教木刻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木刻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木刻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清两朝是我国木刻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木刻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木刻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也是木刻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欣赏木刻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1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木刻画特有的艺术效果。3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4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木刻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木刻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木刻画----------------------------------------------------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木刻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木刻画一词多属狭义。沿革木刻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木刻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木刻画。后来木刻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木刻画家一人自任,木刻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木刻画称作创作木刻画。中国复制木刻木刻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木刻画己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木刻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木刻画和木刻木刻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木刻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木刻画阶段。木刻木刻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木刻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木刻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从类型上分,木刻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木刻画。从材料上分,凸版木刻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木刻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木刻画、赛璐珞木刻画、纸木刻画等。在平版木刻画中有石木刻画、独幅木刻画等。在孔版木刻画中有丝网木刻画、纸孔木刻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木刻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木刻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木刻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