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经氓第一篇:诗经氓诗经·卫风·氓授课课题:卫风·氓教学手段:板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2.掌握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本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梳理《氓》的叙事情节;3.掌握诗中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就拿诗歌来说,就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同学们,你们知道哪能一部诗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明确:《诗经》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一篇其中的诗,你们还记得吗?明确:《蒹葭》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写主人公执著地追求爱情而不得的惆怅心情,主人公对爱情的表达是非常大胆的。《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其中有许多诗是和《蒹葭》一样写爱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一诗歌集中的著名爱情诗歌:《氓》。(板书:《氓》)1.回顾《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2.简介《氓》《蒹葭》中的爱情抒写打动了每个人,因为主人公不但对爱情非常的执著,他对爱情的表达也是非常大胆的。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可以自由恋爱。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女主人公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了《氓》这首诗。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二.听《氓》的配乐录音带,接着让学生齐读全诗,并正音。指导学生诵读:《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诵读完全诗后,和学生一起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三.情节和主题1.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让学生分析每一章的内容。第一章:求婚→许婚第二章:相思→结婚第三章:劝戒第四章:控诉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反省)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以上作为板书内容。)通过上面的章节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全诗层次分明,第一、二章回忆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第三、四、五章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第六章补述多年的苦楚处境,并表达了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诗的情节。明确:情节:恋爱→婚变→决绝提问:全诗使用了第几人称来写?明确:全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2.人物形象分析提问: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在婚前和婚后有什么不同?明确:男:婚前:主动追求、认真——婚后: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婚前:痴情一片——婚后: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绝反省。女主人公形象:勤劳、温柔、坚强、任劳任怨,专情。3.主题(先让学生总结、概述本诗的主题。)《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4.艺术手法分析①我们刚了解到,《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三,即赋、比、兴,现在我们分别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三类艺术表现手法。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②通过细读本文,详细分析本诗中的赋、比、兴手法。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赋)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比)“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比)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比)第3、4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兴)因而,第3、4章兼用了比兴两种手法。③诗中对比的艺术手法。本诗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