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讨论阶段活动总结精细化管理年开展至今,确实在我们后勤与基建管理处形成了一种氛围,各部门在完善管理制度,调整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均有举措。随着后勤机构的调整,根据新的改革精神,结合前一段的学习活动,有以下心得体会。一、这是一场立足于后勤深化管理的文化运动后勤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期间,经过了多次调整与改革,甚至一度因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化,很多人幻想是否能使高校后勤实现产业化。经过这些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社会化后,高校后勤走不出校园,社会走不进高校后勤;后勤既需要进行经营维持又需要保证服务质量;既需要产生经济效益又要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利益等等。总之,高校后勤几经变换,很多状况已不能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后勤改革,不单是机构的调整,关键的是服务意识,工作方法的转变。以1942年~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为例,当时,我党在解决了局势、组织问题之后,必须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党的‘左倾’、‘右倾’错误思想根源。耐人寻味的是,整风主要内容是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三个方面,而运动是以高级干部以整治路线为主,普通干部以思想作风和思想方法为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运动,其成果从解放战争的集体决策、统一调度、集中歼灭等各个方面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精细化管理年’活动也可以称为一个面向后勤管理转型期,恰逢其时的思想讨论、文化培育、精兵简政、建章立制的一种运动。我们这个活动从结构上看,有动员、有宣传、有学习讨论、有总结;从开展组织上看,有步骤,分阶段和层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今后的后勤管理中要贯穿这种管理理念(中层)、形成一种习惯(运行),固化成一种制度,从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二、如何理解本质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上升到理论高度,很多人都说精细化管理是个舶来品。其实也不尽然。中国自古就有‘精打细算,日子好过’的俚语。我们的后勤工作中是否真的需要那么高的精细化管理理论支持,也未见得,就像张树芳处长一再强调的那样:精细化管理,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要落地。我认为,精细化管理,既不是照搬别人的理论和工作方法,也不是办事因循守旧,没有灵活性,而是要强调照章办事、按秩序办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以能源管理的水电费收缴为例,程序分为:抄表、统计(换算)、收费、缴费。其实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作为能源管理员,应该明白,我校的电费因是自备变压器,电价是0.47元/度,两个校区的变比是不同的,月消耗电量的计算是有区别的;而家属区实行的是一户一表,民用电为0.52元/度,动力用电为0.71元/度,供电公司的收费单据要和我们的实际消耗相同才对。而代扣居民用水费用时,要注意每年的8、9、10三个月时高价水费月,所以,这三每个月要注意抄收,否则会使学校的利益受损。如果发现某户计量装置异常,应及时向物业部门报修并做记录;如发现学校水电消耗与上月或往年同期相比异常,应及时上报,并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作为能量管理员,在管理角度上是尽责的,达到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是因为,抄表、统计(换算)、收费等完成了,他是尽职了;各个环节的变化、细节处理得当,为学校减少了损失(可以说是挣得效益),符合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所以说,精细化管理,应从本质工作做起,从我做起。三、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记得去年9年在一校区管网改造的一次会上,张树芳处长要求:本次改造,要求水、电、暖各专业,在改造过程中变更、改造过的地方,要在学校地下管网的管理图上标出,最后要进行修正、完善,以利于今后的管理和维修,这其实就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侧面,相关管理部门在工程进行时就应该事先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后勤管理的餐饮每年需要大量的粮油米面和蔬菜,公寓需要大量的床上用品,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需要不同的建设队伍,那么,按不同类别、不同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就显得必要了。我们可以像国家电网公司那样为这些材料供应商及施工队伍设立一个符合我们要求和条件的准入制度,所谓条件,比如注册资金、规模、等级、业绩、售后等等,可以通过考察、评比,并定期复查,这样可以为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个管理标准。或者像张树芳处长说的那样,把某一个建筑的某一段的维修项目目录化,哪一个工程量范围的是零修管理范围,哪一个是大修范围,这样做到责任明确,处理及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说,工作中尽心尽责,琢磨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好,这个过程我认为已经是在精细化管理了。能源管理科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