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7篇[优]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如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再完全出示课题。2、根据语系,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二、感知课文1、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2、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依据是什么?3三个盒子的研究。阅读找到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句,理清盒式结构的顺序: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4借助有关挂图和事物模型以证实前面顺序是否正确。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三、研读课文1、学生提出疑问。2、教师提出研究问题。(1)作者除了向青少年介绍物理学知识外,还有没有别的意图?文中有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2)“夸克模型”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象有什么关系?(3)你对本文在表达上比较满意或感兴趣的有那些?四、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2搜集有关材料,谈谈语文课中培养想象力的话题。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2、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什么是给予?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习导读,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指名回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出示: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生齐读这个句子。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指名同学讲故事。)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5、交流:⑴出示: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身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身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小男孩惊讶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指名回答。)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身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身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⑵“保罗惊讶地看着这个男孩,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生: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保罗可能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⑶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生: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以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身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可是保罗又错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让他弟弟也看看这样的新车,并许下了他也要送一辆车给他弟弟的许诺。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乐与他弟弟一起分享。⑷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①出示: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②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予是快乐的确事情呢?三、总结全文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