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前言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加快[1-2],作为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受气候等生态条件的影响较大,过早收获,籽粒成熟度不高,青瘪粒增加,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反之,过晚收获由于在收获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较大,直接影响水http://www.jhlyzz.cn/zhengzhizhexuelunwen.html稻的安全收获,掌握水稻最佳收割时期和最佳收获方式,分段收获对于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确保丰产、丰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一、试验材料与策略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红卫农场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7g/kg,pH值6.0,养份含量中等。2.供试品种水稻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生长期127d),插秧规格9*3寸,穴株数4-6株。3.试验材料与设计试验以9月17日开始到10月2日,以三种不同的收割方式,设三个处理。每两天拾禾;人工割晒,每两天脱粒;每两天采用半喂入式直收(注:割茬高度10-15cm)。每次取3m2测定产量、千粒重、稻谷含水量。(具体见表1)4.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基施尿素2.2kg,二铵5.4kg,钾肥(60%)4.2kg/亩,硅肥4kg/亩;追肥尿素5.1kg,钾肥6.3kg/亩;除草:12%农思它230mL/亩封闭灭草,速克毙防虫,叶面肥3遍。第一次防病多菌灵80g/亩+甲基托布津100g/亩;第二次防病氯溴异氰尿酸50mL/亩+农用链霉素40g/亩;第三次防病稻艳110mL/亩+加收米90mL/亩+使百克100mL/亩。5.气候因素影响2010年无霜期为140d,活动积温2695.8℃,今年的气候因素见表2,3-4月份的气温较低,5月份下旬气候为14.1℃,降雨量较大,利于水稻插秧,6-7月份的温度迅速回升,7月份的降雨量较大,8月份温度处于20℃以上,降雨量达到全年中最大量,达到159mm,9月份温度逐渐下降,降雨量也急速降低,利于水稻的成熟。二、结果与浅析1.不同收获方式对稻谷水分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同收获方式对稻谷水分和千粒重的影响见表3,以表2可以看出,不同收获方式随日期的推迟,水稻籽粒千粒重、籽粒http://www.jhlyzz.cn/CPAxingyelunwen.html含水量和亩产都有显著下降走势,三种收获方式下的水稻都以9月17日的籽粒千粒重、籽粒含水量最高,以10月2日的最低,水分也基本达到安全水分;以表3和图1还可以看出,y1、y2和y3分别表示处理一、处理二和处理三,处理二水分变化曲线的斜率较大,为-0.4659,其次是处理三-0.5859,最后是处理一-0.7002,说明直收回潮和半喂入式直收的水分下降比较平缓,机械割晒的稻谷水分下降较强烈,隔晒后的几天水分就基于平稳。图1不同处理的水稻水分变换表1不同收获方式表22010年气候条件2.不同收获时期和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根据表3浅析可以看出直收回潮和半喂入式直收的千粒重和亩产早中期相差悬殊,后期相差不大,但机械割晒的产量要比其他两种收获方式的产量低。三、结论与倡议1.不同收获方式水稻随时期的不断推迟含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和产量都处于显著的下降走势,尤其割晒拾禾的稻谷水分下降较快,利于不好天气的抢收,直收回潮的稻谷水分散失较慢,不利于稻谷的储存,所以倡议应充分考虑当地天气的时时变化,收获效率,及收割成本,再决定那种方式收割。2.以结果浅析可以看出,不同收获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半喂入式直收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的产量。为进一步论证水稻千粒重与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的联系还需进一步试验,以而总结出符合本场水稻收割的最佳时期和方式。表3不同收获方式对稻谷水分和千粒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