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体育活动方案.doc

全国体育活动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体育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出台发布:2002-9-1200:00|作者:轮滑风|来源:国家体育总局|查看:542次为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切实落实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央文明办等7家单位《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促进社区环境舒适化,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办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4月出台了全国“体育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作为今后四年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育进社区”活动的主题是:“让更多的人运动起来,把建设搞得更扎实”。今后四年的主要工作:(一)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网络,扩大覆盖面,完善运行机制。到2005年,争取在全国70%以上的城区街道建立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80%的社区建有一支体育活动队伍。(二)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目前,我国拥有一支18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73%以上的街道都有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到2005年争取达到35万。(三)修建并完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为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到2005年,力争实现在直辖市、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它城市80%的社区建有公益性体育设施。与此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社区内现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四)积极在社区内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工作,科学指导健身。各地要依托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建立检测站,争取做到每年为社区居民开展1~2次体质测定服务,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培育体质测定市场。(五)调动社区居民经常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做到月月有活动,一个季度突出一个重点。在开展健身活动中要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坚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科学文明的原则,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邪教侵蚀,做到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和趣味化,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逐年增加。(六)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扩大社区体育的影响。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宣传“体育进社区”活动,在地区形成一个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大气候,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体育进社区”活动,积极参与进来,接受社区体育服务。(七)继续开展争创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工作,建立推动社区体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全国“体育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出台发布:2002-9-1200:00|作者:轮滑风|来源:国家体育总局|查看:542次为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切实落实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央文明办等7家单位《关于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通知》精神,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促进社区环境舒适化,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办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4月出台了全国“体育进社区”活动工作方案,作为今后四年我国社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育进社区”活动的主题是:“让更多的人运动起来,把建设搞得更扎实”。今后四年的主要工作:(一)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组织网络,扩大覆盖面,完善运行机制。到2005年,争取在全国70%以上的城区街道建立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80%的社区建有一支体育活动队伍。(二)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目前,我国拥有一支18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73%以上的街道都有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到2005年争取达到35万。(三)修建并完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为开展社区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到2005年,力争实现在直辖市、省会城市100%的社区、其它城市80%的社区建有公益性体育设施。与此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社区内现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四)积极在社区内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工作,科学指导健身。各地要依托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建立检测站,争取做到每年为社区居民开展1~2次体质测定服务,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培育体质测定市场。(五)调动社区居民经常广泛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做到月月有活动,一个季度突出一个重点。在开展健身活动中要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坚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小型多样、业余自愿、科学文明的原则,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邪教侵蚀,做到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和趣味化,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逐年增加。(六)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扩大社区体育的影响。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宣传“体育进社区”活动,在地区形成一个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大气候,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体育进社区”活动,积极参与进来,接受社区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