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九年级数学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九年级数学10月月考试题.doc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九年级数学10月月考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乌当区新天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数学》10月份月考试卷年级:班级:姓名:工夫:120分钟题号一二三总分分值203050100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是方程x6x+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A.11B.13C.11或13D.11和13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邻边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3.一张矩形纸片纸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三角形B、矩形C、菱形D、梯形4.过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作对角线AC、BD的平行线,分别相交于E、F、G、H四点,则四边形EFGH为()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依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再依次连结所得四边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图形是()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C、菱形D、矩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把一元二次方程(x-3)2=4化为普通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8cm,则该等腰三角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8.已知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在Rt△ABC中,∠B=90°,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4,AC=10,则AB=_____________10.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是2,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方程即可)11.如图1,在矩形ABCD中,∠BOC=120°,AB=5,则BD的长为_____________图112.已知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p=0的一个根,则该方程的另一个根是_____________13.若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长分别是8cm和5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_______14.已知:如图2,平行四边形ABCD中,AB=12,AB边上的高为3,BC边上的高为6,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图215.如图3,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_____________图3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50分)16、解方程(每题5分,共20分)(1)(2)用公式法解方程:2x2-4x-5=0.(3)用配方法解方程:x2-4x+1=0.(4)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y-1)2+2y(1-y)=0.17、(7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E⊥BD,CF⊥BD,垂足为E、F,BE=D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8、(7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m+1)x+m2=0(1)当m取何值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为m拔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使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这两个根,你拔取的m值为.19、(8分)如下图所示,在宽为20m,长为32m的矩形耕地上,修筑一样宽的三条道路(互相垂直),把耕地分成大小不等的六块实验田,要使实验田的面积为570m2,道路应为多宽?20、(8分)已知以下n(n为正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0,x2+x-2=0,x2+2x-3=0,…x2+(n-1)x-n=0.(1)请解上述4个一元二次方程;(2)请你指出这n个方程的根具有甚么共同特点,写出两条即可.乌当区新天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数学》10月份月考考试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题号12345答案BDCCD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6、x2-6x+5=07、18cm或21cm8、-19、610、x2-4=0答案不独一11、1012、-613、或14、3615、4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50分)16、解方程(1)解:∵∴x(x-2)=0,∴x1=0,x2=2.(2)解:∵a=2,b=-4,c=-5,∴b2-4ac=(-4)2-4×2×(-5)=56>0.∴x=eq\f(4±\r(56),2×2)=eq\f(4±2\r(14),4).∴x1=eq\f(2+\r(14),2),x2=eq\f(2-\r(14),2).(3)解:∵x2-4x+1=0,∴x2-4x+4=4-1,即(x-2)2=3.∴x1=2+eq\r(3),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