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精选4篇)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例题;处理练习十1——4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2.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科书例题的挂图,让学生每人准备0~6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有关6的加、减练习1.做移动卡片的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将数字卡片由放在方格上面随意移动位置,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的每一个数的得数。教师把依次换成、,随意移动,让学生说出加上下面方格中每一个数的得数(移动时,只能移到0—3的上方;移动时,只能移到0~2的上方)。2.让学生填写练习九第11题的得数。3.做练习九第12题。每组说一说图的意思,推荐一人汇报交流。二、探究新知1.教师挂出教科书上小吐槽蘑菇图。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提问并指名回答:“括号表示什么?”“‘?只’表示什么?”“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3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三、巩固练习1、做46页做一做,指名板演,并说出用加法的原因。2、做48页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用加法的原因3、完成48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布置作业48页第4题五、板书设计挂图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一共有只?4+2=6(只)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例7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7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A、画图。圈一圈。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的做一做。[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2、完成练习十第1~4题。[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圈一圈:能穿5串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教学反思: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学难点: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