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童趣》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3、疏通文句,流畅的翻译全文。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文。2、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教学设计: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节奏欢快;童年是一首诗,浪漫多彩;童年是海边的贝壳,五色斑斓。想起童年,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甜蜜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分钟,把自己心中最美的那一段童年与大家分享一下。请一学生讲讲。二、指导朗读,了解文意。1、自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藐()小项为之强()鹤唳()怡()然土砾()壑()虾()蟆()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三、翻译课文。1、幻灯显示,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②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③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④以虫蚊为兽(把……当作……)(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②昂首观之(代夏蚊)③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④常蹲其身(代自己)⑤观之正浓(代二虫)⑤驱之别院(代虾蟆)(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①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④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2、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其他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四、理解文意1、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小组讨论总结,其他同学补充。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①拟夏蚁为“群鹤舞空”。②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③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五、讨论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丛草——森林虫蚊——兽类土砾——丘壑(富有创造性)(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五、小结(1分钟)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六、布置作业:(1分钟)1、熟读、翻译全文。2、《掌握语文》练习。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七、附:板书设计仔细观察、观蚊如鹤富有爱心→神游山林→物外之趣想象联想、鞭打虾蟆《童趣》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2、体会作者的观察想象,发展自主想象能力。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内引生活,激趣导入以猜谜的方式内引生活,调动经验,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散读,初步把握:要求在对照注释的基础上,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节奏。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学生尝试在初步了解基础上读清文句节奏句读。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感知文章的情味并基本会意。4、师生齐读,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物外之趣”三件事: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一步研读课文。2、对小组间提出的疑问等进行互动解读。四、体验升华,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1、挑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句,说理由。2、在文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想象。3、通过联想想象,感知“物外之趣”,说发现。4、交流类似的经验、乐趣,说感受。5、拓展文本,朗读、讨论、体会成年人的“童心”“诗意”。五、总结激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