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5页第PAGE\*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企业所得税高级实务暨税务稽查方法与应对策略讲座(约请函)最具理论前沿和现实意义的课程-企业财务迫切需求提升和掌握的高级技能最专业的师资配备-国家税务总局业务培训基地培养高级税务人才的讲师最贴心的培训技术支持系统-专家团队全程参与解决预会人员的疑问问题最权威的纳税风险管理专家-现代税务稽查软件的思路设计和技术研发者中国税收在线成功推出全国独家版权针对全国税务稽查人员考试的网络培训课程后,课程质量及专家顾问团队答疑服务系统,深受各级税务机关及广大税务稽查人员好评。与此同时,大量公司来电来函希望参与此类培训。我们本次为企业老总及财务相关人员提供培训的老师,均为参与编写税务稽查人员考试教材及授课的老师,让您直接感受“原汁原味”的税务稽查人员培训课程。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将面对新的企业会计准绳,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三新”工作环境。而新税法预会计计量差异和纳税调整和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制,更是影响正确申报的重点和难点。经权威机构调查统计,今年汇算清缴工作87%的会计人员会遇到超过20个实务上的疑问问题,11.7%的财务人员会遇到10-20个疑问问题,只需不到2%的财务人员遇到少于10个问题或能顺利完成此项工作。基于此,我们在现场讲解与答疑的基础上,承诺于4月30日前,通过网站咨询系统为参会人员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专家团队助您顺利完成年度申报工作!财务软件、ERP系统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物流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捷,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平台与数据来源发生了严重变化,并推动现代税务稽查理论和方法不断向前发展。税务机关也充分注重技术创新,不断研发基于电算化环境的稽查软件和工具,提升稽查工作的效率和技术含量。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的纳税风险管理模式也应发生相应变化,通过稽查软件研发专家全面阐述税收稽查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发展,引导企业加强全面纳税风险管理的认识,有效降低涉税风险。为了让企业管理及财务人员深入领会当前经济税收政策走向,正确申报纳税,规避纳税风险,《中国税收在线》暨杭州儒迪教育联合举办《企业所得税高级实务暨税务稽查方法及应对策略》专题讲座。【培训对象】企业老总、财务副总、财务总监及财务相关人员【时间安排】2009年3月28日-2009年3月29日(共两天)【培训地点】浙江工商大学(杭州教工路149号)【费用】780元/人送500元咨询卡(含发票费用、材料费用、午餐费、茶点)今诚邀贵公司领导及财务人员一同参加。敬请安排!一、【专家简介】:姜国平:国家税务总局业务培训基地资深高级讲师,长时间从事税收政策、会计准绳、出口退税、稽查方法等专题的研讨与教学,2006年主编了《企业会计准绳实用指南——新旧企业会计准绳差异比较与运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税务》《中国税务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8年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组织编写的稽查系列教材《税务稽查方法》。既有从事税务征收、稽查的实际工作经历,又能够持续跟踪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情况,对税收理论、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的运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等均有精深、系统的研讨;曾担任多期国家税务总局提拔的高级人才培训班辅导员,为税务机关培训大批高级干部,并多次应邀为知名企业老总、财务总监和财务人员授课,授课的最大特点是政策把握精准、到位,税收法规政策的运用性研讨与企业实践契合度较高。韩紫书:国家税务总局业务培训基地骨干高级讲师,注册税务师,长时间从事《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电算化》、《税务稽查》、《税务检查风险规避及应对策略》等十多门核心课程的研讨与教学。2002年起参与税务稽查查账软件的研发工作,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已在全国几十个城市推广运用。2005年起在无锡市国税稽查局挂职锻炼,期间参与多起严重案件的查处工作。2008年参与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稽查系列教材《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和《税务稽查管理》标准化教程的编写工作,授课的最大特点是案例丰富详细、注重实务、操作性强。二、【讲座提纲】Ⅰ、新所得税法预会计计量差异和纳税调整1、收入的确定和预会计计量上的差异和纳税调整实务操作案例2、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的规定及预会计在费用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及纳税调整实务操作案例3、资产的税务处理预会计在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及纳税调整实务操作案例4、负债在会计计量与税法确认的差异及纳税调整实务操作案例5、弥补亏损的政策会计确认与计量上的差异及纳税调整实务操作案例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