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方文化常识.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ppt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学课件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简介屈原简介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源于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公元1016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死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元年),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曾作过几任州县官吏,晚年在庐山下筑室,名濂溪书堂,后人称他为周濂溪。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一、与佛教思想的关系“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世莲华,在泥不染,譬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二、如莲华自性开发,譬真如自性开悟……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譬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真如四德,谓常乐我净。”——《华严经探玄记》二、无极而太极的本体论三、动静观四、伦理观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第14课古代思想和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