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动词详解-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动词详解-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高考语文常考的文言文动词详解-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高考语文常考的白话文动词详解高考语文常考的白话文动词介绍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遭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查,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顽耍,旅游;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伸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8.劾: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③要特别留意。其中省略的人常常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浏览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情显得突兀。怎样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摘,驳斥。14.让:①指摘,责怪;②谦让,辞让。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17.质:作人质;抵押。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保送、运输”引伸。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22.多:赞誉,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高考常考的古今古今异义词(一)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今,行装。2、师徒:古,军队兵士,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3、摆布:古,动词,调遣,如“惟君摆布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致使死”;今,导致死亡。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8、行政:古,实施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11.非常:今义,非常,极。古义,不平凡,不测的变故。12.逢迎:今义,说话和做变乱意迎合别人的情意(含贬义),古义,迎接。13.上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14.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必然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1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用来……的,……的凭借;……的缘由。16.从而: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跟从并且。17.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古义,小的方面进行学习。18.不必: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求。古义,不必然。19.经营: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20.颜色:今义,颜料或燃料。古义,容貌。21、面目:古,面部,如“因而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2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分,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2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24、致使: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致使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鄙人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缘由所构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25、非常:古,不测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描述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26、细说:古,君子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阐明。2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方。2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描述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2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30、经营:古,保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别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33、其实:古,它的本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机,表示所说的是实践情况。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掌管。35、常常:古,到处,如“墙常常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颜色。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