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楚辞第一篇:楚辞《楚辞》读后感五月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属于一个人——屈原。读着《楚辞》,五月的种子在心中慢慢发芽,我仿佛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诗人目视着滔滔江水,感叹着人生的无常。也许,对于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无根无蒂,陌如尘上。江南塞北的春光,海角天涯的风尘,白雪红梅的清韵,湖绿江南的水波,在作者笔下仿佛都代做了富于情感的形象,体味着作者的悲伤,抚慰着枯槁的身躯。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该选择哪一个?!江畔的诗人叩问苍天,苍天无语;凝视大地,大地无声!过尽千帆惊回首,报国无门的诗人只剩下脚边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却等不来一个王。屈原的生命,该是一个瑧子永恒的过程,因为他在那些落英缤纷的年华里,培育出了千古不灭的故事。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酒的人,说不定何时就想需赐你一死。可你忙于政务,又怎能留心国王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器!你短暂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们都活了几千年,我是不是可以认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涛涛汨罗澄白如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等待着被江水被时间洗涤,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汹涌澎湃,但它淘不尽,淘不尽高尚的灵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气质,}如此的灵魂,刚劲坚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间,留给后世的人们永久的仰望,膜拜。我喜欢《楚辞》浪漫的气质,雄奇的想象,奇崛的语言,屈原高冠长剑、宽袍大袖,为民请命,为民离骚的形象是我心中最大的向往;《山鬼》等作品则充满鬼怪精灵之气,灵秀无限,美人独立山间幽会情人的浪漫和野性气质,在心头永远挥之不去;《湘君》和《湘夫人》之间渺杳绰约的爱情。。《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主人公含英咀华,披兰草食灵芝的比喻,骑怪兽驾异鸟,凭空飞行的姿态,奇崛的行为,都是我心头最大的梦想。我想《楚辞》浪漫的气质已经根植到我的灵魂中了,没有办法不无时无刻不去凸现,在我的文章中,言谈举止中,我的血液气质中。试着读《楚辞》,特别是读《离骚》、《国殇》、《哀郢》、《卜居》、《渔父》时,心却狂燥无限,郁闷不安。再细想想,原来两者发抒的感情不一样啊。尽管可能对同样的事物不满,《诗经》缓缓道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缓缓发抒,告诉读着诗经的人人间的美好、善良、罪恶和不平。《楚辞》则犹如疾风暴雨,控诉人间罪恶,特别是屈原的愤世嫉俗,特立独行都让人产生紧张与不安。奇崛的语言和疯狂得失去控制的想象,都让人情绪不宁。——12062210胡颖第二篇:楚辞读汤炳正先生之《楚辞成书之探索》及《四库全书·楚辞章句提要》札记一、“楚辞”之名楚辞之名历来就饱有争议,根据崔富章的《楚辞书目五种续编》:“‘楚辞’一名,含义有二:一为继‘诗三百’而起,发源于楚国之新体诗,二为总集之名,即书名。”(一)、一种特定的文体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楚辞’之名之由来,即是对历史上某一特定地区(楚)的某种特定诗体(辞)的称呼。”此即是从楚地的地域文化出发,认为“楚辞”是楚人的诗歌。愚案: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关于“辞”与“赋”之区别,金开诚先生认为:“‘楚辞’即汉时人所称之为‘辞’„„‘赋’属于文的范畴,‘辞’属于抒情诗的范畴。”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云:“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明代唐枢《重刻楚辞序》:“‘楚辞’者,风雅之变也,其源昉出于屈子。厥后作者继起,咸祖其词,而皆楚声,故俱谓之‘楚辞’。”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屈平后出,本《诗》义以为《骚》,该兼六义,而赋之义居多。厥后,宋玉继作,并号‘楚辞’,自是辞赋之家皆祖此体。”此三家皆从文体之角度出发,而得‘楚辞’之义。而全面阐述“楚辞”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代表的应该是宋人黄伯思,他指出:“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些、只、羌、辞、誶、蹇、纷、侘傺者,楚语也。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湘、沅、江、澧、脩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茝、荃、药、蕙、若、蘋、蘅者,楚物也。他皆率此,故以楚名之。”(二)、总集之名,即书名“楚辞”一词的连用,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传》:“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文中以《春秋》与《楚辞》对举,当是专著矣。此后,班固《汉书》之中多次出现“楚辞”连用,殆已是专用名词。故“楚辞”作为总集之名,当在西汉中期左右。《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又《汉书·淮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