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通用6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篇1【关键词】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急危病人面临生命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此时,如果做好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1对急危病人心理护理存在的误区1.1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为急危病人需要尽快抢救,轻视心理护理。应认识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发展快,病人完全无心理适应,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恐惧,这样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还可以导致医患纠纷,所以心理护理不容忽视。1.2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认为心理护理就是和病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但在抢救室没有时间或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这样就容易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如果这时抚摸病人的手或轻拍肩膀或给病人一个微笑等非语言行为,会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1.3忽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家属的心理反应比病人复杂,充分理解家属心情,做好抢救的同时,同时也要稳定家属情绪,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医护人员,使抢救顺利进行。2心理护理技巧由于急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2.1使患者有亲切感急重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感。护士应当做到紧张而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2使患者有信任感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2.3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对急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方面的积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2.4增加责任心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笑容,必定会维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总之,在给急危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时应轻重缓急,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解除病人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的同时更要全方面地观察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其心理异常,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篇2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2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89人作为实验组,2班9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高考后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入学,选用统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实验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视频导入法,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与题材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如“院外急救”内容用德国医疗救援联动剧《112》导入、“急诊科护理”用美国《MiamiMedical》导入、“重症医学科”用我国著名“三甲”医院ICU宣传片导入等,基本上每个内容均能在互联网上搜到相关视频,也可将视频资料融合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环节1,视频播放:播放“4岁儿童吃炸鸡腿后死亡”(3分钟)、“清华女生铊中毒”(7分钟)两个视频片段,护生观看后颇有感触。环节2,提出问题:导致他们中毒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中毒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何判断?如何快速识别中毒并做好抢救工作?环节